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文化振兴战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同时以家庭文明建设筑牢乡村振兴精神根基,2025年7月10日,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西区樟浦村开展“客家食光里,家风代代香”客家美食文化体验活动。东莞城市学院“忆樟浦”青年突击队与当地村民共同参与,通过沉浸式学习酿豆腐、萝卜粄等客家传统美食制作技艺,在烟火氤氲中解码客家文化基因,感悟千年家风的时代生命力。
▲图为团队合照
客家饮食文化是流动的文化史诗,每道美食都镌刻着家风传承的密码。活动现场,经验丰富的客家阿姨化身“文化使者”,以精湛技艺为笔、传统食材为墨,书写着“舌尖上的家风故事”。在酿豆腐制作环节,阿姨们细致示范:鲜豆腐切匀块,小勺挖洞,将肥瘦适配的五花肉馅,佐以葱姜末、盐、生抽等调味,搅拌上劲后填入。“下手轻才能保豆腐完整、口感好,就像客家好家风,重细节、靠心传。” 阿姨们以食喻道,让制作过程成为家风浸润的生动课堂。参与者在反复实践中,不仅掌握了“豆腐不破、馅料饱满”的技巧,更深刻理解了客家人“勤俭持家、精益求精”的精神内核。
▲图为团队成员制作酿豆腐的过程及成果
承载着迁徙记忆的萝卜粄,更是客家家风的具象表达。据史料记载,南迁先民以米粉为原料制作萝卜粄,既饱含对故土的眷恋,又寄托着“耕读传家”的美好期许。活动中,从萝卜切丝焯水、配料炒制,到米粉配比、面团揉制,每个步骤都蕴含着传承与创新的智慧。阿姨们特别传授融入艾叶增香的改良技艺,“就像家风传承,既要守住‘根’的纯粹,也要融入时代的‘魂’。”这种传统与创新的有机结合,让参与者深刻体会到客家文化“守正创新、与时俱进”的家风特质。
▲图为萝卜粄的制作过程及成果
此次活动通过“非遗+家风”的创新融合,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精神滋养的双重价值。参与者在揉面、包馅、蒸煮的实践中,触摸到客家先辈“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节俭美德,感悟到“家和万事兴”的处世哲学。青年突击队队员表示:“过去吃的是美食,现在品的是文化。每道工序都像一堂家风课,让我们明白传统文化不仅要传承技艺,更要延续精神血脉。”
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次生动实践,本次客家美食文化体验活动成效显著。活动过程中,参与者不仅掌握了客家传统美食技艺,更深入理解了客家文化内涵与家风精神内核。未来,我们团队也会继续将好家风与客家文化紧密结合,让客家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凝聚人心、传承美德的重要力量。
撰文 | 苏宛仪、郑源
图片 | 陈煜晴、田甜
审核 | 林培浩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苏宛仪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苏宛仪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