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财经大学鲁南稼光效能调研团队奔赴山东省泗水县的中册镇与苗馆镇,先后探访了泗水华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华能泗水新能源有限公司。团队以青年视角聚焦太阳能光伏与生物质能发电的创新实践,洞察这场转型背后经济惠民、责任担当、生态守护的多维共振。从村民电费账单变薄到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从碳排放下降到国企抗风险坚守,这场转型正为鲁南乡村振兴注入温暖而坚定的绿色动力。
光伏惠民:华亨能源的 “阳光增收” 实践
位于中册镇的泗水华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耕光伏发电领域多年,调研伊始,漫山的的光伏阵列与现代厂房便为调研队员描绘出了光伏发展新图景。
通过与陈站长的访谈,团队成员了解到在政府的大力鼓励下,近些年光伏发电企业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清洁能源转型的浪潮中,华亨能源的光伏创新之路始终伴随着重重压力:分布式发电模式的技术适配需持续突破地域环境限制,成本控制与电价惠民的平衡考验着运营智慧,市场竞争与村民对低价电的期待更形成双重推力。但即便挑战重重,企业始终以 “让阳光照进民生账本” 为初心,用持续的技术迭代守住电价优势,以创新实践将压力化为动力,稳稳站在乡村绿色能源创新的前列。
调研团队随后与镇政府的同志进行交流,他们表示面对农村用户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多以“哪家电便宜用哪家”为选择标准的实际情况,华亨能源坚守“让更多老百姓用上更好更便宜的电”的初心,其在市场选择背后所彰显的社会担当与操守尤为珍贵。
图为团队成员与泗水华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陈站长交流。高佳 供图
生物质减排:华能新能源的 “绿色担当” 答卷
随后团队成员前往位于苗馆镇的华能山东泗水新能源有限公司调研。聚焦生物质能发电,华能泗水新能源有限公司深刻践行了其“环保责任重于泰山”的初心,在社会责任与生态保护间搭建起了共赢桥梁。
团队一行在郭主管带领下,沉浸式参观了生物质能发电的全流程:从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集中收集、规范仓储,到原料进入密闭系统高效燃烧转化热能,再到烟气中有害物质经精密净化工艺达标排放,每一个环节都由高度自动化的设备与智能控制系统精准把控,机械装置的有序作业与屏幕上实时跳动的参数,让“废弃物变清洁能源”的转化过程既高效又环保,尽显现代绿色能源生产的科技质感。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公司控制中心。韩亚宏 供图
在随后与郭主任和镇政府的同志的访谈中,团队成员了解到,在华能泗水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生物质能发电实践中,30 兆瓦的装机容量不仅为当地带来百余人的就业岗位,更构建起老中青结合的人才梯队 —— 既有朝气蓬勃的应届大学生注入新鲜活力,也有经验丰富的 50 岁左右老员工坚守岗位。尽管面临原料来源不足、供应季节性强的现实挑战,企业始终积极探索应对之策;得益于国家对清洁能源的大力支持,每度电约享有的 0.35元补助,让其电力价格远低于传统化石能源,为国民经济发展注入绿色动力。即便在财政补贴与原料成本的双重压力下,企业年亏损约 5000 万元,却依然坚守不涨价、不停产的承诺,以实打实的行动践行着 “保民生、护生态” 的国企使命与担当。
图为团队成员与公司郭主任和镇政府工作人员进行访谈。秦福晶 供图
从华亨能源光伏阵列间的技术迭代,到华能新能源生物质炉火中的坚守创新,清洁能源转型的每一步都镌刻着“敢破敢立”的探索锐气——光伏板下“一地两用”的智慧、智能追光的效能跃升,是创新为绿色发展插上的强劲翅膀;从华能年亏五千万时“不停产、不涨价”的硬核坚守,到华亨“让百姓用上更便宜电”的初心不渝,企业的担当早已超越盈利本身,成为托举民生福祉的坚实脊梁。在两家企业的实践中,社会责任的底色愈发鲜明:光伏降本为民生账单“减负”,生物质回收让农户腰包“鼓起来”,百余个就业岗位温暖乡土,万吨减碳守护生态底色。这场转型深刻印证:以创新为翼、担当为骨、责任为脉,当技术与民生同频共振、坚守与生态共生共荣,清洁能源便能真正扎根乡村振兴的沃土,让绿色未来在乡土间生生不息,更让企业的使命与青年的期待同频共振,书写出可持续发展的生动答卷。
图为调研团队成员合影。王瑶 供图
通讯员:秦福晶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秦福晶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秦福晶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