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1日讯(通讯员李科儒)2025年7月8日清晨,成都中医药大学砭灼社会实践小队整装出发,深入枫顺乡居民家中。队员们细致开展健康调查,详实记录健康信息,针对性地提出保养建议,传递温暖的人文关怀,传播中医药文化知识,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在和当地居民聊天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现在的枫顺乡是由原来的13个不同的乡镇合并而来的,总占地面积接近200平方公里,但目前的常驻人口只有3000人左右,平均年龄更是高达65。
队员们马不停蹄地走访了枫顺乡不同区域的居民,当日累计完成45户家庭健康访谈。村民们热情分享生活点滴,积极配合健康评估,为小队建立基础健康档案、制定个性化健康干预方案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吃完早饭,队员们决定就从早餐店的阿姨开始进行今天的测量和记录。阿姨刚忙完早市,脸上还带着劳作的红晕,听明大家的来意,立刻热情地放下手中的抹布,爽快地卷起袖子:“要得!大学生些来关心我们健康,好事情嘛!”她一边配合着队员测量血压、血糖,一边操着浓重的乡音和我们唠家常,说起乡里乡亲的身体状况,也说起自己偶尔会感觉头晕。队员们仔细记录着她的血压值(略偏高)、脉搏和基本信息,耐心解答她关于饮食清淡和规律作息的疑问,并建议她方便时去乡卫生院复查一下。阿姨听得连连点头,布满老茧的手腕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有力,那爽朗的笑声和热乎的早餐香气一起,飘荡在清晨的枫顺乡街头。
随后,小队拜访了小卖部的谢大爷。他告诉队员,这里在合并前叫六合村,平日里人烟稀少,只有在赶集时才稍显热闹。谢大爷的各项健康指标都很正常,面色红润,精神状态良好,平时喜欢自己走走路散散步,坚持晨练,年近古稀依然硬朗。
小队遇到了爱好钓鱼的邓大爷。他婉拒了我们的测量,爽朗地笑着说家里备有血压计等设备,能自行关注健康。队员们便简单询问了他的身体状况,确认无恙后便道别离开。大爷手里紧握着鱼竿,或许是不想错过这垂钓的好时光呢。
在一处较为偏僻的桥洞下,有位队员发现了一位独居的老奶奶。奶奶双目失明,听力也严重衰退,栖身的简易帐篷环境局促。万幸的是,她说儿媳会定期送饭照料。队员们耐心地重复问询,努力了解她的基本情况和健康需求,并做了详细记录。这个场景深深触动了大家,凸显了农村特殊困难群体医疗保障的痛点与迫切性。
中午大家简单总结完毕上午的统计工作,下午一点,小队成员告别六合村,驱车前往更偏远的新峰社区,为次日的推拿服务做准备。车行于蜿蜒的盘山公路,窗外的青山绿水如绸带缠绕,景色壮美。崭新的硬化路面,显然是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显著成果。然而,沿途村落稀疏,偶见房舍也常显空置,人烟稀少带来的寂静与眼前如画的风光形成一种微妙的对比。这份美丽之下,潜藏着人口流失、老龄化带来的深沉忧郁,提醒着我们乡村的振兴,尤其是健康保障体系的完善和经济活力的激发,仍任重道远。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科儒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科儒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