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0日讯(通讯员 任晓娟)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因材施‘酵’——低碳农业志愿服务”实践队赴宝鸡市沁丰源生态农业园开展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本次活动由宝鸡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建筑工程学院的农业生态保护研究方向农艺师、教研室主任王梦珂老师带队,学工党支部副书记王奕昆老师,副教授李侠老师协同指导,团队旨在通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畜牧健康养殖及疫病防控技术,助力生态农业园绿色发展。
沁丰源生态农业园以葡萄、桃树等果蔬种植为核心,同时发展家禽家畜养殖,凭借科学的管理模式和优质的农产品、畜产品,在当地小有名气。实践队抵达后,首先与园区负责人、技术员及养殖户开展座谈,围绕种植养殖中的痛点难点进行深入交流;随后在沁丰源园区负责人赵会录带领下参观园区,先后走访了葡萄种植区、桃园和家畜养殖舍了解了园区的配套设施,详细了解了园区的种植规模、作物生长情况及日常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对园区种植土壤进行了采集,为后续土壤肥力的分析优化及酵素应用适配性研究提供了数据依据;在葡萄种植区,青年学子们在李侠副教授的带领下开展葡萄夏季修剪与果园管理实践,李侠副教授为青年学子示范科学修剪技法并讲解夏季水肥调控要点,与技术员交流管理经验。负责人着重提到,园区每年修剪产生的大量葡萄叶、桃叶等枝叶,处理起来颇为棘手,随意堆放既影响环境,又造成资源浪费;畜禽养殖方面,园区也面临着粪便处理及动物疫病防控等难题,同时购买有机肥和兽药的成本也给园区运营带来不小压力,这让我院团队更好的明确了此次志愿服务的方向和重点。
(图为开展座谈,许永基摄)
活动中,我院王梦珂老师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向园区技术员和工作人员系统讲解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和重要性,其中重点讲解了以新鲜枝叶为原料制作酵素的技术原理。她强调:“农业种植中产生的枝叶并非废物,只要用对方法,就能变废为宝,既解决了环保问题,又能为作物提供天然养分,实现低碳循环。”同时结合畜禽排泄物的问题,提出了建造无废化生态园的构想。随后,在王梦珂老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进行了固废收集,以新鲜的葡萄叶、桃叶作为原料,现场示范了酵素制作过程——按照红糖、叶子、水1:3:10的精准比例,将切碎的枝叶与红糖、水混合,装入容器密封发酵。我院王奕昆老师将志愿服务与乡村振兴结合,为在场人员介绍了我校在农业生态保护领域的实践成果,并鼓励园区积极探索“校地合作”模式,共同推进低碳农业持续、高效发展。
(图为制作酵素,许永基摄)
园区技术员全程参与学习,对酵素制作技术和畜禽疫病防控知识表现出极大兴趣,认真记录操作要点,并就发酵时间、温度控制、疫病早期防止等细节与团队进行深入交流。“以前这些叶子要么当垃圾运走,要么就地腐烂,没想到还能做成肥料,畜禽养殖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也有了解决的方向,这些方法既简单又实用,太适合我们园区了!”技术员和养殖户的感慨道出了大家的心声。最后实践队还向园区赠送了前期研发的农业酵素样品,供其对比试验,后续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及青年学子也将根据使用效果为园区提供进一步的技术支持。
(图为赠送酵素样品,许永基摄)
(图为活动合影,园区工作人员摄)
此次志愿服务活动,不仅让沁丰源生态农业园掌握了实用的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和畜禽的健康养殖方法,也为宝鸡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和青年学子提供了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机会。王梦珂老师表示:“低碳农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将持续发挥专业优势,把‘因材施‘酵’’的理念和技术推广到更多乡村和园区,为绿色农业的发展贡献高校力量。”动物医学和畜牧兽医专业的青年学子也纷纷表示,愿意用个人所学助力生态农业园的更好发展。通过此次实践,宝鸡职业技术学院的青年学子走进乡村,切实的感受了农业生态保护的现实意义,并一致表示“会在未来更加努力的学习专业知识,用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撰文 | 任晓娟
图片 | 许永基
一审 | 黎美玲
二审 | 陈思研
三审 | 陈思研
终审 | 王梦珂
审核 | 王奕昆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任晓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任晓娟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