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粤东寿乡蕉岭绿意葱茏。在广东省推进“百千万工程”的热潮中,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乡村振兴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 15名师生,于7月12 日走进蕉岭县广福镇豪岭村,开展以“脚步丈量寿乡蕉岭、科技赋能红色乡村”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实践团紧扣乡村需求与专业特长,将地理科普送进课堂,用文艺活动点亮乡村夜晚,以直播镜头助力农产品推广,在红色热土上书写青年学子的担当,让青春力量扎根乡村沃土,为振兴实践注入活力。
图为座谈会领导与实践团合照
校地协同,共商振兴良策
7月15日上午,豪岭村村委座谈会成为校地协同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纽带。广福镇党委副书记吴国君、豪岭村党总支书记钟辛亥与实践团成员围坐一堂,从鹰嘴桃产业链延伸到科普活动常态化开展,双方深入交换意见。实践团结合专业优势提出的“直播带货”“短视频宣传乡村文旅”等建议,得到村委班子的积极响应。
座谈会上,村委详细介绍了村里的资源禀赋与发展瓶颈,为实践团后续工作指明方向。吴国君副书记表示,实践团的到来为豪岭村带来了新思路、新活力,镇政府将全力支持校地合作落地。这种“高校智力+地方资源”的深度对接,不仅推动了此次实践活动的高效开展,更为长期助力乡村人才振兴、产业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让“科技赋能红色乡村”的愿景逐步照进现实。
图为广福镇党委副书记吴国君莅临指导工作
直播赋能,点燃桃园活力
14 日下午,实践团全体成员走进桃花源山庄,为鹰嘴桃开展助农直播,以青春之力践行“百千万工程”号召,让乡村特色产业在云端绽放活力。团队提前踩点选点、勘察桃园、规划路线,用无人机航拍呈现“山水环绕、鹿桃共生”的生态画卷,结合蕉岭“长寿乡”文化解读果实品质,将“从枝头到舌尖”的新鲜与天然,通过镜头生动传递给各地观众。
在直播的 90分钟里,2767人次的驻足、1.7万次的点赞与约 2000 元的成交额,不仅是对鹰嘴桃的认可,更让团队深刻体会到“数字赋能”对乡村产业的撬动作用。这场直播为桃花源山庄打开了特色直播的窗口,也让村民看到了“生态优势+品牌思维”的发展潜力——未来,这里或许能依托直播形成完整的电商产业链,让“桃花源”的故事从田间地头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让乡村振兴的路径在青春力量的参与下愈发清晰。
图为直播掠影
图为直播才艺展示瞬间
科普润苗,厚植科学素养
科普课程以“认识中国,认识梅州”为切入点,将四育并举理念融入实践,让抽象地理知识成为可触可感的生活体验。志愿者们从日常场景出发,把疆域省份,人口民族,地图交通,山川河流,自然资源等地理概念转化为生动讲解,课后辅以针对性手工环节——孩子们或用毛线勾勒疆域,在剪裁中理解空间分布;或用颜料绘制山川,在调色中感知生态关联。动手过程中,科学认知与审美能力同步提升,实践操作与团队协作相互促进,实现了智育、美育、体育的有机融合,更在潜移默化中厚植家国情怀,让德育自然浸润心间。
实践团成员与孩子们放飞”梦想“
图为孩子参与地图手工制作掠影
艺韵交融,共筑文化家园
7月17日晚,豪岭村村委会广场灯火璀璨,“情系豪岭,筑梦盛夏”文艺晚会在此上演。这场由村民与实践团联袂打造的文化盛宴,以客家话与普通话双语主持贯穿全程,既让乡音乡情浸润人心,唤起老一辈的文化记忆,又以青春视角架起沟通桥梁,让多元表达在碰撞中交融,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实践。
图为晚会大合影
青春的足迹深深镌刻在寿乡的沃土,振兴的种子已在豪岭村生根发芽。实践团的蕉岭之行,不是一次短暂的邂逅,而是党建共建征程中扎实迈出的第三个脚印。从科普课堂的欢声笑语到直播助农的产销对接,从文艺汇演的文化交融到校地座谈的思想碰撞,青春力量与乡土智慧的碰撞,正让这片土地焕发新的生机。
通讯员:叶佳延 廖俪容
供图: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乡村振兴实践团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叶佳延 廖俪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叶佳延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