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中南大学“乡情乡韵”社会实践团赴湖南省许市镇柿树岭村开展乡村振兴调研实践,实地探访了以脐橙种植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园区。在这片郁郁葱葱的橙林之间,一条融合“经济发展”与“温情扶持”的乡村振兴之路正在悄然铺展,绘就一幅“脐”迹般的美丽乡村画卷。
柿树岭村地处丘陵地带,气候温润,土地肥沃,具备发展果业的良好自然基础。近年来,村“两委”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脐橙种植产业,并积极申请“许市脐橙”地方品牌,着力打造本土特色农业品牌效应。在脐橙尚未挂果的初期阶段,村里采用“果粮套种”模式,间作玉米等农作物,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有效增加了村民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这片果园不仅是产业园,更是一个温情园。村干部指出,脐橙的种植管理相对其他农作物来说会稍微简单些,因而能承载大量本村及邻近村庄的中老年村民参与劳动,尤其是一些身体条件或家庭情况不便外出的村民,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和情感归属,实现了“就近就业、就地安家”的双赢局面。在与村农户的交流中,村民们对产业园带来的就业机会表达了由衷的喜悦和感激。
为了提高产品附加值,柿树岭村还建立了冷链仓库和分拣中心,实现果品的科学储存、精细分类与错峰销售,不仅避免了集中上市造成的价格波动,也保障了脐橙的质量与市场竞争力。在脐橙采摘季以外,冷链仓库还面向其他村镇开放出租,用闲置资源换来“闲时增收”,推动了区域农业的协同发展,展现出“美美与共”的乡村合作新格局。
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乡村振兴的道路仍面临挑战。在与柿树岭村党支部书记殷盛华深度访谈时,他指出柿树岭村的经济主要依赖果树种植和农作物生产,归根结底还是“靠天收”,应对脐橙的病害和一些自然灾害还需要再学习、再咨询专家意见;另一方面,柿树岭村的销售渠道仍较为传统,主要依赖零散采购商上门收购,虽不愁卖出,但缺乏规模感和品牌议价力。村干部们已开始尝试电商与直播带货的新模式,但对运营机制不熟、引入大流量主播的成本也存在一定顾虑。
尽管如此,柿树岭村正以稳扎稳打的步伐不断摸索前行。从一颗脐橙,到一片产业,再到一群留在乡土的劳动者,这里既有乡村振兴的产业逻辑,也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人文温度。柿树岭村用一枚小小的脐橙串联起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脐”迹之路。
中南大学“乡情乡韵”社会实践团的此次调研不仅收获了知识与启发,更见证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真实图景——产业能兴、人心能聚、乡村可美。未来,柿树岭村的果香定会飘得更远,乡村振兴的脚步也将更加坚定。
撰文:徐芸菲
一审:梁慧
二审:徐立坤
三审:耿贵斌
来源:大学生云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