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8日讯(通讯员 刘镕基)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社会,近日,河南城建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绘梦乡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一行15人,深入平顶山市鲁山县马楼乡良西庄村,开展了为期两周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紧扣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以艺术设计为笔,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青春助力乡村发展的崭新画卷。
本次实践以“设计赋能乡村振兴”为核心,实践团精心规划了“产业活化、文化润心、生态共建”三大行动路径,力求将艺术设计的创造力转化为推动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设计驱动产业,绘就增收新图景: 聚焦当地特色农产品“五色粥”,实践团成员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调研产品特色与市场潜力。依托视觉传达设计等专业能力,团队精心创作了30套融合鲁山传统纹样与现代美学的品牌包装设计方案。这些设计不仅显著提升了产品的视觉吸引力和文化内涵,更旨在帮助农产品实现**溢价20%以上的目标,为村民拓宽销路、增加收入开辟“设计通道”,助力打造具有地域辨识度的乡村特色品牌。
艺术唤醒文化,焕发乡风新气象: 面对村内闲置的公共墙面,实践团成员挥洒青春汗水,以“农耕文明”为主题,精心绘制了总面积达300多平方的大型主题墙绘。生动的丰收场景、质朴的农耕图景跃然墙上,将红色文化、民俗元素转化为可视化的艺术符号。昔日斑驳的墙面华丽转身,成为传播乡风文明、凝聚村民情感、唤醒文化记忆的“露天美术馆”和乡村新地标,有效提升了村庄的文化氛围与美感。
青春共建生态,守护乡村新颜值: 积极响应“美丽中国·青春行动”号召,实践团组织开展了系列环保实践活动。成员们带领村民进行垃圾集中清理、房前屋后环境整治,用实际行动改善村容村貌。同时,通过举办环保知识宣讲、垃圾分类互动游戏等形式,将生态文明理念转化为村民易于理解、乐于参与的绿色生活指南。团队致力于推动建立可持续的垃圾分类机制,并计划编制《乡村生态美化手册》,为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贡献青春智慧。
“这次实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艺术设计的力量可以实实在在地改变乡村面貌,助力村民增收。”实践团成员李同学感慨道,“我们用所学所长服务乡村,也在乡土中汲取了无穷的创作灵感和成长养分。”
河南城建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绘梦乡美”实践团的探索,是学院积极服务国家战略、推动产学研结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通过“高校+乡村+设计”的实践模式,团队不仅为良西庄村带来了可见的产业增值、文化焕新和生态改善,更在探索一条“艺术介入-文化再生-产业反哺”的良性循环路径,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青春赋能乡村振兴”高校实践范式。实践团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用青春之笔在广袤田野上绘就了服务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镕基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镕基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