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7月8日,西安文理学院“逐光筑梦”实践团一行七人怀揣着对基层的热忱与探索的初心,奔赴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九峰镇,为践行新时代青年使命担当,积极响应“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开启了一场以“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实践之旅。

图为西安文理学院“逐光筑梦”实践团成员与九峰镇党委副书记王波、团委书记刘博文大合照

沃野绘新图--产居双蝶变,学思践振兴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战略旨在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乡村治理体系日益完善,乡风文明程度显著提升,一幅幅美丽乡村的画卷在全国各地铺展开来。基于上述背景,在暑假来临之际,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组建了一支充满热情与活力的社会实践团队,踏上了探索乡村振兴之路的旅程,旨在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情况,特别是关注乡村产业振兴、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的变化和成效。

图为“逐光筑梦”实践团成员与九峰镇驻村书记梁书记走访(杜依依供图)

西安文理学院“逐光筑梦”实践团选定陕西省周至县何家寨村作为实践地点。这个典型的农业乡村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在驻村梁书记与郑老师的带领下,带着探索的热忱深入田间地头,挨家挨户走访调研,用心倾听村民心声,细致记录他们的生活故事,梁书记详细介绍了村庄的生产生活变迁,尤其讲述了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战略实施以来,何家寨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居环境的蝶变最为直观。昔日的老旧房屋已被鳞次栉比的二层小楼、特色别墅取代,建筑风格独具匠心,周边环境整洁雅致。村民们还在房前屋后开辟菜园果园,种满时令蔬果,既装点了庭院,又丰富了餐桌,勾勒出舒适惬意的田园生活图景。

图为何家寨居民设计的农家乐局部图(杜依依供图)

乡村业态的创新让村庄焕发新活力。村里涌现出多家特色农家乐,不仅为村民提供了闲暇时放松身心、感受生活本真的去处,也成为吸引外来游客的亮点。配套建设的成套公寓,既满足了更多人口的居住需求,又通过合理规划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间接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图为“逐光筑梦”实践团成员与九峰镇驻村书记梁书记走访(阮祺彬供图)

产业发展的突破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劲动力。以比亚迪汽车制造为代表的一批工厂落户本村,为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让大家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先富起来的村民主动发挥带动作用,以实际行动树立榜样,引领更多乡亲踏上增收致富路。

梁书记说到:“他们要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他们奋斗的目标”。可以看到从人居环境到产业发展,从生活品质到精神面貌,何家寨村的蜕变生动诠释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显著成效,也让西安文理学院“逐光筑梦”实践团的成员们深切感受到新时代乡村发展的蓬勃生机。

图为“逐光筑梦”实践团成员与九峰镇驻村书记梁书记教育工作交流(阮祺彬供图)

活动接近尾声时,梁书记特意与大家畅谈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当提及西安开放大学的建设历程时,她感慨道:“乡村要持续发展,离不开一代代人的终身学习。” 这番话如明灯般照亮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考 ——学无止境从来不是一句空话,它打破了年龄与身份的界限,提醒着每个阶段的人都要保持求知的热忱。​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未来无论身处职场还是田间,唯有以终身学习的态度去突破认知边界,梁书记用乡村发展的现实案例告诉大家:个人的成长与乡村的进步一样,都需要在不断学习中积蓄力量,方能在时代舞台上绽放光彩。​

图为“逐光筑梦”实践团在何家寨村村委会合照

在整个实践过程,西安文理学院“逐光筑梦”实践团的成员们深深感受到乡村振兴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但也看到了希望和机遇,乡村振兴不仅仅是政策层面的宏大叙事,更是每个乡村、每位农民的切身利益所在。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有能力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每个成员都期待将这次实践的成果转化为持续关注和参与乡村振兴的动力,用实际行动书写青春篇章,共绘美丽乡村的新画卷。实践虽已落幕,但乡村振兴的征程永远在路上,带着这份初心与梦想,继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我们的青春力量!

通讯员:杜依依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杜依依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杜依依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20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