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铿锵的锣鼓声穿透水乡的宁静,当斑斓的狮头在孩子们手中焕发生机,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鳘鱼沙村的这个夏日,因一群年轻身影的到来而格外鲜活。近日,珠海科技学院“菱歌同行”支教实践团带着知识与热情走进乡村课堂,将一项威猛又灵动的中华绝技——醒狮,带到了孩子们面前。而担当此文化传承重任的,正是支教团成员、珠海科技学院龙狮协会副会长陈家丽。
图为老师教孩子们舞动狮头
狮艺初探:从传说起源到指尖匠心
在简单却充满期待的教室里,小陈老师用生动的语言,为鳘鱼沙村的孩子们揭开了醒狮文化的神秘面纱。她从古老驱邪祈福的传说讲起,细数醒狮如何从民间信仰演变为凝聚民族精神的传统艺术。孩子们听得入神,眼神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当讲到醒狮精妙的制作工艺时,陈家丽展示了狮头结构的奥妙:竹篾为骨,纱纸为肤,彩绘点睛,绒毛添威……复杂的工序让孩子们惊叹于匠人的智慧与坚守。
▲图为老师为孩子们介绍狮头结构
趣味互动:小手动起来,醒狮“活”过来!
理论讲解后,是更让孩子们雀跃的互动体验环节!小陈老师将狮头带到孩子们中间。
灵眸善睐:“看,狮子是这样眨眼睛的!”手指轻巧拨动机关,狮眼瞬间开合,神采飞扬。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尝试,教室里顿时“眨”起一片活泼的“狮眼”。
尾摇生风:“摇尾巴要欢快,表达狮子的高兴!”在她的手把手指导下,孩子们学着操控狮尾,左右摇摆,憨态可掬,笑声伴着“沙沙”的摆动声充满了课堂。
步伐初学:基本的弓步、马步,配合简单的手部动作,小陈老师耐心示范,带领孩子们学习醒狮最基础的动作技巧。虽然步伐稚嫩,但那份专注模仿的认真劲儿,已是对文化最真挚的触碰。
图为老师课堂上与孩子们互动
图为老师舞动狮头与孩子互动
图为老师教孩子们舞狮技巧
高潮点睛:鼓点激昂,雄狮献瑞!
互动意犹未尽,一场精彩的压轴表演将气氛推向顶峰!支教团成员们换上醒狮服装,在临时“舞台”上惊艳亮相。随着强劲有力的鼓点,色彩绚丽的醒狮时而威武昂首,时而俏皮探步,时而高高跃起。腾挪闪扑、回旋飞跃,每一个高难度动作都引来孩子们阵阵惊呼与热烈掌声。鼓声铿锵,狮舞昂扬,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这一刻震撼了所有小小的心灵。
图为老师进行舞狮表演
菱歌同行支教团此行,远不止于知识的传递。支教团成员以自身所长,将醒狮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子,播撒在鳘鱼沙村孩子们的心田。那亲手触碰狮头的温度,那模仿狮子眨眼的欢笑,那观看表演时眼中闪耀的光,都是文化血脉悄然连接的证明。珠海科技学院的学子们用脚步丈量乡土,用热忱传递文脉,在童心中点亮了一盏名为“传承”的灯。这盏灯,必将照亮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之路。
通讯员 | 邓芝玲
图片 | 菱歌同行支教实践团
文案 | 关欣彤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邓芝玲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邓芝玲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