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南京7月17日讯(通讯员 于广洋、赵佳乐)为助力儿童暑期健康成长,7月7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心语童行”小分队赴南京市浦口区沿江街道路西社区“夏日奇遇,童心勇者”公益暑托班,与社区工作人员携手,开展为期10天的服务活动。
志愿者们深度融入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关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美学素养,传承爱国精神,既解决了家长的暑期看护难题,又为孩子打造了安全、充实、难忘的假期。
图为志愿者成员在“将星璀璨”墙前对学员的讲述。通讯员 王雨涵 供图
探寻国防馆:红色基因浸润童心
走进南京海洋国防教育馆,“将星璀璨”墙前,志愿者与孩子们驻足凝望。通过讲解员的讲解以及与志愿者们的交流互动,孩子们了解了先辈故事,感悟奉献与担当的人生课题。志愿者以生动的话语,边走边向孩子们讲述中国海洋权益、海军发展历程等相关知识,积极传递爱国精神,让红色基因在互动中悄然流入孩子心田。随后的观影环节中,以海防为核心的爱国教育主题纪录片吸引众人目光。志愿者与孩子们同坐,银幕上的军舰、航母、战斗机以及对未来海底城市的无线憧憬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影院内时不时传来孩子们的惊叹。跟随影片回溯历史、畅想未来、感受家国情怀,不仅拓宽了大家的视野,还让爱国的种子深埋童心。影片结束,交流分享时,孩子踊跃发言,诉说触动与思考,爱国情感进一步升华。志愿者在实践记录中表示:“看到孩子们对先辈们的故事感慨万分,一个个对未来畅所欲言,心中充斥着满足与欣慰。大家真切地感受到了爱国教育的深远意义,希望以后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让孩子们参与这样的活动。”
图为志愿者和学生们一起进行户外冥想。通讯员 任姗姗 供图
户外冥想课:自然之中舒展身心
南京市秀水路文创中心的草坪上,一场特别的冥想教育活动展开。志愿者陪同孩子围坐树下,在自然中,学习放松身心、感受宁静,专注于呼吸与内心,体悟与自然和谐共处之道。通过与孩子们一起游戏、一起冥想,志愿者与孩子们形成了更为紧密的联系,双方都得到了极大的舒展与放松。“这对孩子们来说不仅是一次户外活动,更是一次向自然发起的对话,一次对心灵的深度探索。”授课的杨老师说到。回程路上,孩子们主动分享“听见了鸟叫、风声和自己的心跳”“感受到柔软的草地”的体验,这些体验正在给童心带来疗愈。
图为志愿者成员和小朋友一起制作藻井创意画。通讯员 王雨涵 供图
指尖传非遗:藻井画里寻梦敦煌
非遗课堂上,志愿者与孩子们共同倾听暑托班老师对藻井的讲解,看着屏幕上一张张雕梁画栋的藻井图,孩子们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与热情。随后的活动中,志愿者与孩子们围坐桌前,开展手工创作。志愿者耐心指导,悉心照顾,从图案绘画到创意拼贴,孩子们在动手实践里,发挥想象、锻炼技能,欢笑声中,一件件独特手工作品诞生,这不仅拉近了彼此距离,让孩子们收获创作乐趣,更是一次对非遗文化的认识与探索。
安全自护课:水岸之间守护生命
“防溺水”安全课堂上,孩子们在志愿者带领下,用彩笔制作防溺水主题书签,把“六不两会”安全口诀写进掌心大小的创意书签里。老师先播放了1分钟的真实案例短片,志愿者们再以快问快答形式复习防溺水要点。随后分发空白书签,孩子们把“远离野外水域”“同伴落水不盲目施救”等警示语配上海浪、太阳、救生圈图案,封上透明防水膜,一张张兼具美感与实用性的“防溺水安全签”跃然而出。二年级的一名同学举着自己的作品说:“我要把它夹在课本里,每次翻书都提醒自己先安全后下水。”
图为志愿者成员在南京市沿江街道路西社区与学员们的合影
从最初腼腆地不敢同志愿者们说话,到最后和志愿者们打成一团,孩子与志愿者们已经形成了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志愿者以多元活动为载体,以提升素养为动力,以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卓越启蒙教育为目标,在陪伴孩子度过充实假期的同时,将动手实践、爱国教育、身心成长、安全教育融入日常,点亮孩子们内心纯真的光,让他们的梦想越过连绵的楼宇,流向广袤的未来。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于广洋、赵佳乐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于广洋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