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160余年的共振:从"两弹一星"科研前线到行知学堂的青春对话
当历史的回响与青春的脉搏同频共振,当科研先辈的壮志豪情与少年儿童的赤子之心隔空对话,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正在合肥师范学院行知学堂的课堂上生动演绎。近日,"核"心"合"力 薪火相传宣讲团以锦绣翰林学堂、桃源学堂等多个行知学堂活动点位,通过沉浸式、互动化的创新宣讲模式,将"两弹一星"精神的火种播撒在少年儿童心田,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注入鲜活力量。
知识宣讲:播撒精神火种,筑牢信仰根基
▲图为宣讲团成员在迎淮学堂宣讲“两弹一星”精神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时,科研人员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工作的吗?"宣讲团成员以提问叩响时空之门,将少年儿童带入1964年罗布泊的戈壁深处。通过珍贵历史影像、科研手稿复刻件与互动问答,宣讲团系统梳理了"两弹一星"工程从零起步到震惊世界的奋斗历程。当孩子们听到邓稼先"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誓言时,教室中此起彼伏的惊叹声,恰是对精神传承最生动的回应。
▲图为锦绣翰林学堂学生正在参与“时空信箱”环节
宣讲团特别设计"时空信箱"环节,邀请孩子们给60年前的科研工作者写信。"你们当时害怕吗?""是什么让你们坚持下来?"稚嫩的笔迹中,既有对历史的追问,更有对精神的探寻。这种跨越代际的对话,让爱国主义教育从书本走向心灵。
动漫观影:视听盛宴启智,感悟精神力量
为契合行知学堂少年儿童好奇心盛、形象思维活跃的认知特性,宣讲团选择以观看“两弹一星”系列科普动漫的形式开展科普教育。短片将深奥的核物理知识、伟大的科研精神与奇幻元素巧妙融合,晦涩的核物理概念借生动动画与通俗解说变得鲜活易懂,科研人员攻坚克难、无私奉献的精神也通过鲜活角色与跌宕情节展现得淋漓尽致。
▲图为宣讲团成员在锦绣翰林学堂为学生播放相关“两弹一星”精神动漫视频
锦绣翰林学堂学生杨远祥激动不已:“原来科学探索这么酷!科学家们像勇敢探险家,我不怕困难也要像他们一样,为国家做贡献。”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让抽象精神化作可感的情感共鸣,在孩子心中播下科学种子,激发其探索热情与担当意识。
童心绘梦:彩笔勾勒愿景,传承精神血脉
宣讲团还精心准备了五彩画笔和洁白画纸,为孩子们搭建起自由创作的舞台,鼓励他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对精神的理解与传承。
▲图为桃源学堂的学生们展示自己所画的作品
孩子们或托腮沉思,或热烈讨论,随后便迫不及待地拿起画笔,在纸上尽情挥洒。有的孩子画出了科研人员在艰苦环境中专注研究的场景,旁边配文“不怕困难,坚持到底”;有的孩子则描绘了未来科技强国的繁荣景象,还写下“我要接过接力棒,让祖国更强大”。绘画结束后,孩子们踊跃上台分享创作故事,稚嫩的话语中满是对精神传承的坚定决心。宣讲团将集画成册,让精神传承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扎根生长。
此次“两弹一星”精神宣讲系列活动,以系统化、多元化的形式,成功搭建起知识传播、情感浸润与梦想启迪的立体化交融平台,将抽象凝练的“两弹一星”精神转化为具有强烈感染力与引领力的精神图谱。在精神火种的持续滋养与辐射下,孩子们定能传承先辈遗志,在未来书写属于他们的辉煌篇章。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六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六军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