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6讯(通讯员 高嫣瑷、张琪、周艺蓝淇、龚静、王雪怡)2025年7月,成都东软学院“东软青年”朝阳社会实践队在“三下乡”社会实践中走进都江堰市天马镇金陵社区。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实践队队员们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2025年7月13日至15日,“东软青年”朝阳社会实践队展开了一场以“青春献智,助力振兴”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为期三天的调研中,队员们不仅是观察者,更是积极的建言者和传播者,用实际行动为当地发展贡献了青春力量。

▲图为“东软青年”朝阳社会实践队在成都东软学院红大门合影

献智献策:为特色产业发展“精准把脉”

实践队的队员利用大学生的专业视角和创新思维,为当地特色产业提供“问诊把脉”式的智力支持。

在对一家有200年历史古民居改造而成的民宿进行调研时,队员们与负责人进行了深度访谈,了解其运营模式和客群定位。针对挑高客厅空间利用率、氛围营造及夏季防蚊等细节问题,团队提出了优化布局、增加软装、改进防蚊措施等具体建议,这显著提升了民宿公共区域的舒适度、美观度及整体吸引力,为旅客创造更温馨的居住体验。此举不仅能直接提高住客满意度和在线口碑,更能增强民宿在社交媒体上的自发传播力,有效吸引潜在客源,为品质提升和长远发展注入新动能。民宿负责人对此高度认同,认为这些源自青年创新视角的建议,精准契合了提升品质与吸引力的需求,并已着手规划落地,为这处承载历史的传统空间注入面向未来的新活力。

▲图为队员在金陵社区“小园有你”民宿调研

在走访猕猴桃园、葡萄园和蔬菜园的过程中,实践队运用在校所学的知识,对各园区的生产链、销售渠道和品牌建设进行了系统梳理。队员们发现,尽管果园的产品品质优良,但果农们仍面临着销售渠道较为单一、产品附加值不高以及品牌影响力不足等现实困境。

▲图为队员在猕猴桃园调研

为此,队员们深入分析了“阳光玫瑰”葡萄的价格波动与品质控制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农产品“二维码溯源”系统在增强消费者信任中的重要作用,并就如何更好地结合线上渠道与线下批发市场,扩大品牌影响力等问题,与园区管理者交流了想法。

▲图为队员在蔬菜园调研

团队提出,可以为每一份产品都附上一个独特的二维码,此举不仅能让消费者清晰追溯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极大地增强购买信心,更能以透明化的品质管理为品牌增加知名度,有效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议价能力。同时,在营销策略上,队员们建议在巩固线下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社交电商、直播带货等线上渠道,这样能够吸引更多年轻消费群体,拓宽销售半径,实现销量的显著增长。这些为当地农业的品牌化、市场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思路。

▲图为队员在葡萄园调研

发声代言:为乡村振兴故事“扩大音量”

在这过程中,实践队担当金陵社区发展的“扩音器”与“代言人”。队员们充分发挥当代大学生在融媒体时代的传播优势,致力于讲好当地的乡村振兴故事。

调研期间,队员们用镜头和文字精心记录下了所见所闻:从猕猴桃园高科技的喷灌、套袋技术,到蔬菜园变废为宝的有机肥循环利用;从百年古宅的新生,到现代农业为当地居民创造的就业机会。团队正在将这些鲜活的一手素材,转化为生动的新闻稿件和新媒体作品,同时将优良的产品品质,体现在更具吸引力的蔬果外包装上,向外界展示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新农村形象。这不仅是对金陵社区发展成果的宣传,更是通过吸引外界关注,为当地引流、引智、引资创造了更多可能性。

▲图为队员为蔬果设计外包装

汲取力量:为未来投身乡村建设“积蓄能量”

这次实践对“东软青年”朝阳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而言,既是一次贡献之旅,更是一次深刻的学习和成长之旅。通过亲身参与,队员们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从书本上的抽象概念,转变为对产业模式、社区治理和文化传承的具象认知。

此行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与澎湃活力,更坚定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他们将把在金陵社区收获的实践经验、发现的问题与思考的建议,化作服务社会、建设国家的宝贵养分。真正将“论文写在田间地头”,以青春智慧勇担时代使命,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贡献光热。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高嫣瑷 张琪 周艺蓝淇 龚静 王雪怡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高嫣瑷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460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