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7月14日,南京工程学院电力工程学院“程小电·追光”实践团队怀揣着对电力行业的热忱,奔赴淮安市220千伏变电站,正式开启以“探知电科,对话匠心”为主题的暑期实践之旅。
集控研学知运作,坚守初心悟担当。抵达目的地后,在运维负责人的引领下,实践团队首先踏入淮安集控站。在这里,成员们系统学习集控模式的运作原理与实操流程。从调度指令的精准传达,到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控,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通过负责人的细致讲解,大家深刻体会到,这套看似高效智能的体系背后,是运维团队日复一日的坚守与默默付出。他们用专业与耐心,保障着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诠释着电力人的责任与担当。在了解集控站的运作模式后,实践团队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开始学习安全规范与基础理论知识。这些知识是保障电力工作安全开展的基石,也是实践团队深入变电站实地参观的前提。
设备近观识构造,电流脉动触真机。随后,实践团队进入变电站核心区域,近距离接触各类电力设备。负责人针对220千伏、110千伏变压器,从其复杂的构造到关键的功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解读。实践团队成员们惊喜地发现,曾经只在书本上见过的储油枕、散热片、器身等部件,此刻变得触手可及。当强电流穿过铁芯,发出沉稳的“嗡嗡”声时,大家真切地感受到了电力运行的强劲脉动,仿佛能触摸到电力系统跳动的心脏。
智能科技助运维,创新实践赋动能。更令实践团队成员们兴奋的是,无人机巡检、智能机器狗等现代科技在变电站的广泛应用。无人机凭借其灵活的飞行能力,精准填补了人工观察难以企及的高处盲区,让设备的每一个角落都无所遁形;智能机器狗则能在复杂的环境中自如穿梭,高效完成巡检任务。这些高科技设备的投入使用,不仅大幅降低了运维人员的工作强度,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更为工作人员的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在这次实践活动中,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体设备完成了一场生动的对话,传统的运维经验与高新技术实现了一次精彩的碰撞。
实践团队成员们深切感悟到:真正的运维工作与技术创新并非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深深扎根于脚踏实地的行动之中。它体现在对工作中那些被忽略的“痛点”的精准破解上,体现在每一次对设备的精心维护、每一个问题的妥善解决中。唯有沉下心来,专注于每一个细节,才能让专业的力量在实际工作中真正落地生根,为电力行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殷麒翔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使用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殷麒翔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