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5日讯(通讯员 黄薛杰 赵祎帆 李淑妮)为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培养兼具专业素养与家国担当的国际化人才,郑州经贸学院外国语学院“「外」联世界·「语」通未来”宣讲团于6月28日至29日赴河南省焦作市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以外语为媒介,在大国工程解码与乡村振兴赋能中书写实践育人新篇章。

双语解码南水北调 传递红色精神

▲图为宣讲团在馆前合影(黄薛杰 供图)

6月28日,宣讲团成员在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开展双语宣讲。成员以中英双语为桥梁,带领参观者沉浸式了解工程历程,从丹江口水库移民搬迁到输水干渠掘进,将建设历程拆解为生动片段。讲述移民故事时,还原“从故土难离到融入新环境”的细节;谈及建设者奉献,聚焦“工程师攻克技术难题的日夜坚守”,展现大国工程背后的奋斗精神。

▲图为宣讲团成员在馆内宣讲(黄薛杰 供图)

互动问答环节,成员用中英双语阐释“生态补水改善沿线生态”等内容,还录制双语短视频讲解工程模型、采访参观者,为红色教育跨文化传播储备素材。教师刘智超全程指导,从双语表述到故事感染力逐一把关,推动专业实践与国际传播融合。

▲图为宣讲团成员在馆内与小朋友互动(黄薛杰 供图)

▲图为宣讲团成员在馆内进行拍摄(黄薛杰 供图)

外语赋能乡村振兴 助力基层发展

6月29日,宣讲团在武陟县宋陵村开展“外语赋能乡村振兴”活动。团队与村干部交流后,针对乡村旅游和农产品外销的外语沟通需求,设计“外语+文化”特色课程。基础外语教学中,通过情景模拟、趣味竞赛帮村民掌握实用技能;中国故事双语讲述环节,融合本地民俗与乡村发展故事,讲述“老艺人守护传统技艺”“青年返乡创业”等内容,传递文化温度的同时锻炼村民外语能力。

▲图为宣讲团成员与小朋友进行互动(黄薛杰 供图)

参与学生表示:“外语能成为乡村连接世界的纽带。”课程为乡村旅游推广和农产品外销储备了语言与文化基础,实现高校与基层双向促进。

深化实践育人 培养国际化人才

此次实践由宋官怀等三位教师带队,七名学生参与。从南水北调分馆的红色精神解码到宋陵村的乡村振兴赋能,为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生动案例。

▲图为活动结束后合影(黄薛杰 供图)

学生在实践中实现“学用转化”,将外语技能转化为讲述中国故事、服务社会需求的工具;近距离感受大国工程与基层发展,深刻理解“外语人”的责任。郑州经贸学院外国语学院将持续推进“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品牌建设,完善“实践+思政+专业”育人体系,为培养新时代国际化人才注入红色基因,让外语专业教育与家国发展同频共振。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黄薛杰 赵祎帆 李淑妮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祎帆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36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三下乡
2025-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