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赤日流金,药香漫野。西安医学院药学院“岐黄传宜君,药韵兴乡路”乡村健康小屋社会实践团队踏响第六日征程足音。今日,团队以“智链千畴,本草润乡”为经纬,探寻秦酒酒坊的发酵密码,通过现代制药工业与传统中药智慧的深度对话,探索产业振兴新范式。作为中医药文化的研习者与乡村振兴的青春力量,实践队将积极思考产业发展的宝贵经验,与团队“弘扬中医药文化”、“赋能产业发展”的目标相结合,为“药韵兴乡路”注入丰富的内涵。

一、  陕西宜君秦酒酒厂

秦酒溯源,彭祖遗泽

实践团的探秘之旅,始于酒庄门前那尊巍然矗立的仿制“周公东征鼎”。这尊源自西周早期的国宝级青铜器复刻品,无声诉说着秦酒的辉煌历史,为实践团的调研奠定了沉甸甸的历史基石。步入厂区,一口相传为上古养生大家彭祖所用的古井,吸引了成员们的目光。“水为酒之血”,讲解员强调,这口蕴含丰富矿物质的生物活性矿化水,赋予了秦酒独特的生命之源。

▲图为队员们了解秦酒历史

匠心酿造,古法新绎

跟随讲解员深入生产核心腹地,实践团成员得以窥见秦酒坚守与创新的酿造密码。固态传承:采用古老酿造法,粉碎高粱至4-6瓣、大曲至米粒大小的严苛要求,是保障发酵充分与出酒品质的基础。技艺精粹:巨大的蒸锅、深埋地下的发酵池、用于蒸馏取酒的甑桶与冷凝器,构成了传统酿造的核心图谱。

▲图为队员们参观生产间

酒海奇观,陈香地窖

最令实践团成员叹为观止的,莫过于秦酒储酒的灵魂——“酒海”。这些直径2-2.5米、高约3米的庞然大物,是古代工匠智慧的巅峰之作。以“存酒滴酒不漏,存水挥之殆尽”的神奇特性,成为公认储存白酒的最佳容器。酒厂之旅的终点,是深入地下4米、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的恒温恒湿酒窖。这里分区静卧着不同年份、品类的原浆酒,在时光的温柔抚触下,酝酿着愈发醇厚的风味。

▲图为队员们参观酒窖

本次对陕西秦酒酒业的深度探访,不仅让西安医学院的学子们沉浸式体验了跨越三千年的秦酒文化魅力与精妙绝伦的传统酿造工艺,更深刻认识到地方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引擎的巨大潜力。也让大家懂得,乡村振兴最本真的滋味,恰似这杯秦酒——需以青铜的坚守封存文化根脉,用酒海的包容酝酿时代新香。

▲图为秦酒酒厂合照

二、宜君现代医药产业园

智慧药厂,绿色赋能

步入36000平方米的厂区,实践团瞬间被高度智能化的生产场景震撼。园区拥有片剂、胶囊剂、口服液等10余条生产线,15000平方米净化车间采用全流程自动化管理:密闭无尘生产、一键式智能控制、数据全程追溯。从产量到安全,这套设备都做到了极致,乃至全国领先。这里同时融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环形可视车间、智能环境调控、低碳工艺等等,大力降低能耗,助力关中蓝天保卫战。

▲图为队员们参观宜君现代医药产业园

产业园响亮地回答了传统中医药如何在坚守底蕴的同时拥抱未来,也清晰地勾勒出一条科技赋能产业、产业反哺乡村的振兴之路,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鲜活的产业案例,团队将梳理产业经验,注入专业智慧,进一步助力彭镇的发展与建设。

▲图为宜君现代医药产业园合照

三、宜君中药饮片趁鲜切制厂

鲜材锁韵 智造凝香

接着,实践团走进宜君中药饮片趁鲜切制厂,实地考察了药材加工从“先干燥后切制”到“鲜药材直切”的技术跃迁,为中医药文化传承注入现代科技基因。跟随讲解员,实践团依次参观了:原料库:宜君本土丹参、黄芩等道地药材分类静待加工;定制车间:集清洗、蒸润、切片于一体的全自动流水线运转;阳光烘干棚:玻璃穹顶下,精准控温的仿生晒场取代煤电烘干。

▲图为队员们在中药饮片趁鲜切制厂参观

站在阳光棚前,药学专业李卓彤感慨到:“《雷公炮炙论》强调‘药贵新鲜’,古人用陶瓮储鲜,今天我们用阳光棚实现规模化——生产,这是中医药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图为中药饮片趁鲜切制厂合照

回望,彭镇暮色中的酒旗与药香交织成画,队员们怀揣三颗火种离去:酒海的守正、科技的求索、鲜切的智慧。这卷写满乡企智慧的图景,终将化作健康小屋里不灭的灯,照亮更多乡土走向丰饶的清晨。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小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小玉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36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