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闽江学院外国语学院“茶韵安溪,薪火湖头”暖风支教实践队在学院辅导员郑海锋的带领下,先后走进安溪湖头阆湖博物馆与李光地故居,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在历史与当下的交汇中汲取育人力量,也为后续的支教行动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蕴。

阆湖博物馆——四幕史诗,海丝回望

走进福建省首个镇级博物馆——阆湖博物馆,实践队员们在“千年古镇、海丝起点“、”名相故里、廉政家规“、”名人贤士、灿若星河“、”文化多元、非遗传承“四大展区间穿行,透过文物、影像与场景复原,看见明清“小泉州”的帆影,触摸海上丝路的潮汐。李光地展区里,“夙志澄清”“夹辅高风”等御匾高悬,细述其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治理河患的砥柱之功。南音、木偶戏、湖头小吃等非遗参观体验更让大家直观地感受到湖头文化的鲜活。千年文脉与乡村振兴在此交汇,让队员们真切领悟到文化是看得见的生产力,也深刻感受到了湖头镇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的积极探索,以及”以文化赋能经济发展,将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图为实践队员们在博物馆门口合影

▲图为博物馆讲解员为实践队员们介绍湖头文化

李光地故居——青砖黛瓦,重教传家

随后,实践队员们循着青石板巷走进李光地故居,“旧衙”与“新衙”依次展开,厅堂、书房、陈列馆将李光地“三落三起”的仕途经历、主持编纂《朱子全书》的治学成就,以 及兴修水利、造福乡里的民生善举。辅导员郑海锋带领队员们在“谟明弼谐”等古匾前驻足,逐字品读“清廉传家”的家训,体悟湖头“重教育、尚学习”的精神根脉。大家深切感到,支教不仅要注重知识帮扶,更要把这份重教兴学的种子播撒进更多童心,让古镇文脉在新时代继续枝繁叶茂。

▲图为实践队员们在李光地故居门前合影

▲图为实践队员们在辅导员郑海锋的带领下参观学习

这一天里,队员们用脚步丈量古镇肌理,用心灵触摸先贤温度。阆湖博物馆为他们提供了宏阔的历史坐标,李光地故居为其提供了具体的精神光源。闽江学院外国语学院“茶韵安溪,薪火湖头”暖风支教实践队即将带着这份滋养奔赴课堂,让海丝古韵与重教家风在更多青春心灵里扎根,续写“人才辈出、文化常青”的时代新章。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郑佳怡 林怡菲 任炜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任炜雯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493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