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3日讯(通讯员 雷凯竣、欧阳语涵)

“一条红领巾在胸前飘扬…” 稚嫩而坚定的朗诵声,从麻阳苗族自治县兰里镇高坪村的会议室传出。2025年7月8日,怀化学院“文青新声”社会实践团为这里的乡村儿童带来了一堂特别的朗诵课。以经典诗篇《少先队员》为载体,大学生们用声音的艺术,在孩子们心中播撒红色种子,点亮信仰之光。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指导学生发音。(李思颖 摄)

诗韵叩响心扉,让红色意象鲜活起来。当实践团成员以抑扬顿挫的语调诵读起《少先队员》,会议室里二十余双眼睛瞬间被诗句中的红色意象点亮。“看,‘春天花丛’指的就是充满朝气的少先队员,红领巾可是五星红旗神圣的一角!”实践团成员雷凯竣手持诗稿,借助图文和多媒体,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可感的画面。他逐层解析诗歌:从描绘少先队员的蓬勃朝气,到回溯党历经“八十载风雨”的峥嵘岁月,最终落脚于“报效祖国”的铿锵誓言。为了让孩子们理解“28个年头”这样的历史节点,成员们讲述了生动的红色故事,让历史在童心中变得立体可触。

声律点燃热情,在字正腔圆中传递信仰。朗诵不仅是情感的抒发,更是声音的锤炼。课堂上,孩子们以课桌为节拍,跟随示范认真练习“胸腹联合呼吸法”——“吸气如闻花香,呼气似吹蜡烛”。针对当地苗族孩子常见的平翘舌音问题,雷凯竣巧妙设计了“红领巾—红旗—祖国”主题绕口令,在趣味练习中精准发音,让红色词汇字字清晰、声声入耳。每一次气息的调整,每一次发音的纠正,都是对红色语言力量的传递。

▲图为实践团与学生们合影留念。(王偲璇 摄)

童声接力时代,信仰在共鸣中扎根。课程的高潮是情景朗诵。“现在,想象你们正站在少先队入队仪式上,将对祖国的热爱融入你们的声音!”在成员们的引导下,孩子们挺起胸膛,齐声朗诵:“他们迈开轻盈地步伐,走向世纪的明天!”那微微扬起的下颌、眼中闪烁的坚定光芒,让在场的志愿者深深感受到孩子们对“红领巾”、“党”这些词汇所蕴含精神的天然认同与真挚情感。这堂融合了“文稿解析、发声训练、情感共鸣”的朗诵课,不仅提升了乡村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让红色基因以可感、可诵、可悟的方式,悄然浸润童心,完成了一场跨越代际的精神接力。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雷凯竣 欧阳语涵 米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米可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24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