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领导下,各族群众共同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今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期,也是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而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正是决胜这两个关键期的重要路径,同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乡村振兴战略的依托,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也需要以此为战略抓手和重要助力。

2025年7月6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耘志·青年行”志愿服务队来到了此次志愿之行的第一站-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中所镇。在这里,服务队开展问卷调研、田野访谈、理论宣讲、推广数字乡村信息平台等活动,触摸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强劲脉搏。

中所镇所属陶家营村作为省州两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是凉山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生动实践的典型代表。近年来,陶家营村借助各类乡村振兴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发展民宿产业,村民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能增收。百年土碉楼、清廉村居、家风家训馆、农家书屋都体现了该村在乡村治理上的创新实践。

图为“红耘志,青年行”志愿服务队来到凉山州越西县中所镇陶家营村“红耘志•青年行”志愿服务队摄影组供图

乡村调查,青年担当汇聚数据力量

为助力民族地区人才数字乡村建设,服务队针对该村的人才现状及需求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中所镇镇长唐开清就该村建设及人才现状进行了详细介绍,村驻点干部张宇也与队员们围绕青年人如何在乡村发光发热的话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她的一句话让队员们深受启发,她说:“作为返乡青年的一员,不是为了摆脱家乡,而是为了建设家乡”。在陶家营村和和平村,队员们还向村干部、村民推广了乡野人才站--数字乡村信息平台。

图为“红耘志,青年行”志愿服务队队员们与陶家营村驻点干部张宇对人才返乡发展情况进行交流探讨“红耘志•青年行”志愿服务队摄影组供图

理论宣讲,青年之声传递时代强音

在陶家营村中心,一场多形式的宣讲活动正在热烈展开。一首《英雄》的红色朗诵宣讲让村民们回忆起了红军长征过越西的艰辛历程,一首《复兴颂》颂出了新时代的盛世气象,一场主题为《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向共同富裕》的理论宣讲坚定了各族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图为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赵静老师在陶家营村开展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走向共同富裕“理论宣讲红耘志•青年行”志愿服务队摄影组供图

亲历政策,青年视角感悟共富路径

在中所镇所属和平村,一群彝族妇女分工协作有序开展水泥传递搅拌作业,以接力方式传递水泥桶,唐开清镇长为队员解答了对此的疑惑,这是正在实施的2025年中央财政“以工代赈”项目。这生动的画面正诠释了“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一个也不能落下”的庄严承诺,是惠民政策直达基层、赋能增收的典范。此刻,实践队员们深刻感悟到了国家政策精准落地对巩固脱贫成果、迈向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

图为中所镇镇长唐开清与服务队指导老师康乐同队员们探讨以工代赈的意义“红耘志•青年行”志愿服务队摄影组供图

从陶家营的乡村振兴蝶变与创新建设,到和平村以工代赈的政策温度,再到与基层干部和乡村青年的深度对话,“红耘志·青年行”志愿服务队的越西之行深刻印证:中国式现代化的壮美画卷,正是由各民族同胞携手共绘的时代答卷。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必答题,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场。

通讯员:余静 敬一丹 蹇宇娜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蹇宇娜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蹇宇娜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69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三下乡
2025-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