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2日讯(通讯员 “青藤”绘彩乡村实践团)7月11日,“青藤”绘彩乡村实践团来到潮州市潮剧传承保护中心,访谈了中心副主任许佳娜,探寻潮剧这一岭南文化瑰宝。潮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一个古老的戏曲剧种,由宋元南戏演变而来,南戏经福建泉州传到潮州,与潮州本土艺术结合而生成潮剧。潮剧至少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可追溯至明朝宣德六年的《刘希必金钗记》,编写者廖仲以《新编全像南北插科忠孝正字刘希必金钗记》刻本为底本,为适应在潮演出而本土化,成为南戏第一个潮剧改编演出本。

潮州市潮剧团

潮州市潮剧团成立于1956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有“名城之花”的美誉。曾先后两次被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20年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两次被省委宣传部授予“广东省文化艺术上山下乡工程先进集体”称号。近年创作《曹营恋歌》《韩愈治潮》《赠梅记》《韩江纸影人》《茂芝•星火》等多部精品剧目。

图为潮剧团演出合照

潮剧传承人:许佳娜

许佳娜,广东潮州人,二级演员,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潮剧市级传承人,应工小生,师承戏曲教育家俞世明、名小生邱楚霞老师。现任潮州市潮剧传承保护中心副主任。1998 年在广东省第二届戏剧演艺大赛、广东省首届潮剧演艺大赛上,以《林冲上山》荣获金奖;2002年在广东省第三届演艺大赛上饰演《忆十八相送》中的梁山伯,二度摘金;2006 年参加广东省第五届演艺大赛,以《沈园绝唱》参赛,荣获银奖。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许佳娜l老师的对话

访谈结束后,艺术研究人员陈东带领队员们参观了潮剧传承保护中心。听着工作人员对演员们训练的描述,凝视着墙上精美的剧照,不禁让人感叹“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潮剧演员们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默默坚守、不断磨砺,用心传承着这门古老的艺术。

▲图为实践团指导老师与艺术研究人员陈东参观交流画面

经典剧目介绍

图为经典剧目《程咬金招亲》

《程咬金招亲》是潮剧舞台上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隋末乱世中,草莽英雄程咬金巧施智谋,既赢得瓦岗寨侠女裴翠云芳心,又收服瓦岗寨头领。剧情围绕瓦岗寨义军与隋军的交锋展开,却以诙谐笔调冲淡了战火硝烟。程咬金的憨直机敏,裴翠云的泼辣柔情,嬉笑怒骂间,既藏着草莽江湖的快意,也透着忠孝节义的传统风骨,让人在捧腹之余,品尽潮剧的独特韵味。

图为潮剧团《莫愁女》演出

《莫愁女》唱尽一段泣血深情。莫愁遭奸臣所害,沦为王府婢女,因聪慧得徐澄倾心,相伴共读暗生情愫。怎奈封建枷锁无情,徐老太君为攀权贵,囚孙儿、强逼联姻。新妇邱彩云妒火中烧,竟以治病为名挖去莫愁双目。莫愁悲愤投湖,徐澄紧随殉情,终化作荷莲相守,凄美传奇在潮音里流转千年。

潮剧舞台与幕后

当天晚上,恰逢潮剧团在潮州大剧院演出《程咬金招亲》,在艺术研究人员陈东的带领下,他们一行人在演出前参观了剧团后台。

刚踏入后台,眼前的景象瞬间吸引了队员们的目光。只见演员们来来往往,各自都在为即将开始的演出紧张忙碌着,有的在对着镜子精心补妆,力求呈现出最完美的舞台形象;有的在抓紧时间熟悉台词,嘴里念念有词;还有的在整理着装,让每一处细节都无可挑剔。而各式各样的道具更是摆满了各个角落,从古朴的桌椅到精致的配饰,满满当当,仿佛诉说着每一场演出背后的故事。

图为潮剧团《程咬金招亲》演出

不多时,演出开始了。随着灯光渐暗,音乐响起,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就此拉开了帷幕。台上的演员们全情投入,用精湛的演技、优美的唱腔,将一个个角色演绎得活灵活现,把故事展现得扣人心弦。他们也都沉浸其中,被这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折服,直至演出结束,还久久回味着那令人难忘的一画面。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照

此次对潮剧的深入调研,不仅让实践团成员了解了潮剧在海外传播、创新发展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现状与挑战,更真切感受到了一代代潮剧人对这门艺术的坚守与热爱。从简陋教室里的默默耕耘,到舞台上的精彩绽放,潮剧的传承之路虽布满荆棘,却因这份执着而充满希望。相信在新一代的接力与创新下,这颗岭南文化的明珠定能在时光流转中愈发璀璨,让更多人领略到其跨越语言与地域的独特魅力。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钟晓怡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钟晓怡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19 赞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