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1日讯(通讯员 温华强、魏源、黄嘉瑞、孟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非遗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文明资源,强调要秉持敬畏之心加强保护。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号召,深化校地合作赋能文化振兴,7月11日下午2时30分,在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党委的精心组织与带领下,“云上非遗,纸墨宣州”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携手校区内其他四支聚焦宣纸文化的“三下乡”队伍,共同探访了底蕴深厚的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宣纸文化长廊。
图 1实践团队在宣纸文化长廊聆听专业讲解
随后,一场凝聚共识、擘画未来的座谈会在宣纸产业园总部庄严举行。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五支“三下乡”实践团队与泾县地方团委、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的代表济济一堂,共商非遗传承与校企合作大计。
会议伊始,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大国热情洋溢地介绍了公司的辉煌历程与卓越成就。他回顾了企业自建国初期的筚路蓝缕,到如今成为行业翘楚并成功上市的奋斗征程,更着重分享了公司在守护与传承宣纸非遗技艺中铸就的匠人丰碑——公司现拥有两名备受尊敬的“大国工匠”、两名“全国劳动模范”、一名在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以及八名省级非遗传承人。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清单,正是对匠人精神至高无上的礼赞与最生动的诠释。
图 2校企合作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上,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方留发表了饱含深情的讲话。他指出,宣城校区根植于皖南这片流淌着红色血脉的沃土,高等教育之使命,不仅在于追求学术卓越,更在于赓续地方文脉,厚植家国情怀。他强调,宣纸制作中蕴含的“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与合肥工业大学“工业报国”的校训内核高度契合、相得益彰。值此“三下乡”暑期实践良机,方留书记热切表达了与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深化校企协同的愿景:期待在校区常态性开展文房四宝非遗传承系列活动,并积极探索共建高水平的“非遗传承人工作室”,为青年学子搭建零距离感悟、学习、传承匠人精神的实践平台,让千年纸韵在青春校园焕发新生。
图 3方留书记在座谈会上阐述校企合作愿景
座谈会在热烈而充满期待的氛围中迎来高潮。在全体与会师生及公司代表的共同见证下,方留副书记与朱大国总经理庄重地共同为“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揭牌。鲜红的绸布缓缓落下,金灿的牌匾熠熠生辉,标志着校地双方在非遗共建、文化传承、人才共育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而关键的一步,开启了校企协同赋能宣纸非遗保护与创新的新篇章。
图 4方留书记与朱大国总经理共同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揭牌
座谈会后,师生们一行饶有兴致地参观了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宣纸文创公司。琳琅满目、创意十足的宣纸文创产品,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巧妙融合,展现了非遗在新时代的创新活力与市场潜力,令队员们赞叹不已,深刻感受到匠心在创造性转化中的蓬勃生命力。
图 5实践团队参观宣纸文创产品展示
为进一步深挖大国工匠的成长轨迹与精神内核,“云上非遗,纸墨宣州”实践团队对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开晓陆进行了深度专访。团队成员围绕匠人培养机制、非遗技艺传承挑战、匠人精神的时代价值等核心议题,与开书记展开了深入交流,获取了关于顶尖匠人与非遗传承人的宝贵一手资料,为后续的实践总结与文化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 6实践团队专访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开晓陆
会后,实践团队、指导老师及校区领导同宣纸集团共同合影留念。
图 7实践团队与校区同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合影
此次深入宣纸腹地的校企联动,不仅是一次文化寻根之旅,更是一次匠心的洗礼与责任的升华。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学子们通过实地探访、高端对话与共建实践,深刻理解了守护非遗文脉的时代重任,更坚定了以青春智慧与力量,推动宣纸这一人类文化瑰宝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信念与决心!
撰文 | 温华强 魏源 黄嘉瑞 孟珂
图片 | 赵英汎
审核 | 魏琪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温华强 魏源 黄嘉瑞 孟珂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孟珂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