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高颖彤 周彭)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了解瑶族传统文化及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发展现状,2025年7月7日,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筑创美育 创造美好”百千万工程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联动清远连南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连南职校)学生,走进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油岭村,先后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长鼓舞”代表性传承人唐桥辛二公、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瑶族长鼓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唐买社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银饰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唐大打十斤进行了深入访谈,以实际行动为保护和推广珍贵的民族文化贡献力量。

实践队与唐买社吊、连南职校学生合影(黄裕宝摄)

深入瑶乡:邂逅非遗绮丽魅力

连南瑶族自治县油岭瑶寨是瑶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里保留着丰富的瑶族传统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实践队一行人怀着对瑶族非遗文化的敬畏之心,深入油岭瑶寨,与三位传承人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瑶族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发展现状。

在访谈过程中,唐桥辛二公向实践队展示了他珍藏的10多个有着百年历史的长鼓。长鼓舞是瑶族人民在祭祀、庆典等重要场合表演的一种传统舞蹈,其动作矫健、节奏明快,充满了瑶族人民对自然和祖先的敬畏之情。唐桥辛二公表示,长鼓舞不仅是瑶族文化的瑰宝,更是瑶族人民的精神寄托。

唐桥辛二公向队员展示表演照片(丰云摄)

唐买社吊则向实践队展示了瑶族长鼓制作的精湛技艺。长鼓制作工艺复杂,从选材、雕刻到装饰,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匠人精湛的技艺和耐心的打磨。唐买社吊表示,近年来,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推进,瑶族长鼓制作技艺得到了更多关注,但宣传力度仍然有限。

唐大打十斤作为瑶族银饰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向实践队与连南职校学生展示了瑶族银饰的独特魅力。他自豪地表示,瑶银文化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是瑶族人民智慧的结晶。瑶银饰品不仅用于日常生活,还在瑶族的重要场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瑶族人相信银子可以驱邪避灾,因此每一件瑶银饰品都蕴含着祝福与保护。”唐大打十斤解释道。

唐大打十斤展示制作瑶银过程(黄裕宝摄)

探寻传承发展:铺就非遗前行通途

在访谈过程中,三位传承人也分享了他们在传承非遗文化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与机遇。唐桥辛二公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人对传统技艺的兴趣逐渐减少,长鼓舞的传承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为此,他积极走进学校和社区,开展长鼓舞教学活动,希望通过培养青少年的兴趣来传承这一技艺。

唐买社吊则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他认为,传统技艺需要与时俱进,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市场需求,他希望可以开发鼓相关特色产品,如灯饰、蓝牙音响等,同时,他也希望通过与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合作,将瑶族文化融入民宿,打造综合性文化体验模式,让游客全方位地沉浸在瑶族文化之中,真正实现“吃、住、行、游、购、娱”与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瑶族文化,促进其传承与发展。

唐买社吊向队员讲述自己的想法(李泓睿摄)

唐大打十斤则通过与现代工艺的结合,成功将瑶族银饰推向了国际市场。他指出,非遗文化的传承不仅需要坚守传统,还需要创新思维和市场意识。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瑶族银饰的独特魅力。为此,他积极参与非遗文化活动以及交流学习,推动瑶银逐步走出清远连南,向更广阔的世界展示其独特魅力。

瑶银工作室成员向队员介绍瑶银作品(李泓睿摄)

明晰活动意义:共绘非遗未来宏图

本次活动旨在挖掘瑶族传统文化及非遗文化背后的故事,探索其传承与发展之路,为保护和推广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贡献力量。实践队成员通过与传承人的深入交流,深深感受到了瑶族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传承人坚守传承的执着精神。实践队队长高颖彤感慨道:“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调研,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以当地非遗文化元素为依托,促进文旅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我们的青春力量。”连南职校学生也表示:他们将作为非遗传承的一份子,为家乡的文旅繁荣添砖加瓦。

未来,“筑创美育 创造美好”百千万工程实践队将继续关注瑶族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广东省本科学校美育名师工作室“筑创美育名师工作室”的带领下,通过“非遗+文创“,“校企+文旅”等形式助力瑶族非遗文化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让这一民族文化瑰宝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庄云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 庄云麟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28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