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 7 月 12 日讯(通讯员赵友粒)为深度探寻非遗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盖子狮等传统技艺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主动响应 “百千万工程” 部署要求,引领青年群体以实践行动筑牢文化根基、守护民族根脉,2025年7月9日,广东培正学院B-W“狮魂歌韵”实践团在杨希楠老师、陈志杰老师的指导下,走进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铁涌镇溪美村,通过专访形式,深入调查学习研究盖子狮这一非遗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及当今的传承困境。此次调查以非遗传承作为实践核心,聚焦盖子狮的飒爽武姿,专门对其传承人进行了采访。
下午5时许,实践团与盖子狮传承人对话。盖子狮是融合狮头演绎、武术招式与功夫底蕴的传统非遗技艺,兼具强身健体与文化传承价值。2025年5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揭晓了广东省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惠东盖子狮在其中脱颖而出,荣获入选。盖子狮的传承人介绍,他是这门非遗功夫的第五代传人,自13岁习武,到18后正式从家族接过传承的接力棒。在溪美村,盖子狮最初的传承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由于溪美村规模较小,在过去常常面临被欺负的处境,村民们希望通过习武来提升自身实力,保护家园。
盖子狮的传承曾经有较高门槛,在当时,学习盖子狮是分阶级的,农民阶级被禁止学习,而且棍法也从不外传。如今虽然已经打破门槛,系统学习盖子狮是免费的,但目前村里现存的3个拳馆因传承状况并不完整,学习者需要分别学习狮头、武术、功夫这三个部分,难以形成完整体系。
(图为团队成员与盖子狮传承人交流)
如今,盖子狮的传承则呈现出新的态势与挑战。年轻一辈学习盖子狮,大部分是为了强身健体,并非都以传承为主要目标。尽管传承人们在艰苦的环境中,日复一日地坚持练习,把盖子狮演绎到最好,还会在重大节日进行公益演出,但青少年们对盖子狮兴趣寥寥,使得传承创新变得十分艰难。盖子狮是祖宗传下来的宝贵遗产,如何将其更好地延续下去,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访谈结束后,盖子狮非遗传承人特意邀请团队成员前往村史馆。在陈列着盖子狮、传统兵器的展示架旁,他取出一根木制的光滑的武术棍,现场演示了一段盖子狮的经典棍法,整套动作行云流水,尽显功夫底蕴。围观的团队成员不时发出阵阵喝彩,深切感受到这项非遗技艺历经岁月沉淀的刚劲生命力。
(图为盖子狮武术实操)
团队成员在采访中深刻感受到非遗传承的艰辛与不易,也更加坚定了助力非遗传承的决心。接下来,实践团将开展线下宣讲计划,非遗课堂、互动游戏等体验活动,线上则通过短视频、推文等新媒体形式扩大传播,同时探索“数字非遗”模式,借助AI赋能,如开发简单的小程序智能分析盖子狮的动作,还可以拍摄下自己的练习视频由AI智能指出不足,方便学习盖子狮的武术动作。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扩大非遗文化的传播范围,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和参与非遗传承。同时,实践团还将与当地村民委员会积极沟通,争取更多支持,为非遗传承创造更好的环境。
溪美村大力推进“百千万工程”,下一步将围绕“岭南客家特色文化精品村”目标,扩大盖子狮、尖米山歌培训覆盖面,培育年轻传承人;开发文创产品,发展农家乐、民宿等业态,壮大集体经济;借助村史馆平台,举办非遗展演、研学活动,提升文化影响力。为助力这一规划落地,指导老师表示:“希望团队可以和村委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调研成果,探索溪美村盖子狮等非遗文化与产业发展的融合路径,助力溪美村非遗文化产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图为团队成员与盖子狮传承人的合照)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嘉莹,赵友粒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嘉莹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