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遇·邂逅指尖上的千年风华

大学生云报7月9日讯(通讯员 程凌琦)在湖北省阳新县,传承着一门百年民间艺术——阳新布贴。人们以布为纸、碎布为墨,经剪裁拼贴,创作出灵动图案,诉说古老故事,承载深厚文化,是民间艺术的璀璨明珠。2025年7月4日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心屿志愿服务队走进湖北省黄石市阳新文化馆,拜访了“阳新布贴”省级非遗传承人——胡芳老师,和她一起感受独属于阳新布贴的美丽。

体验·一针一线里的匠心试炼

7月4日上午,志愿者们到达文化馆怀着好奇与期待,开启阳新布贴的初体验。阳新布贴制作手法非常精细,需要足够的专注力屿耐心,志愿者们最开始制作时状况不断,有人剪裁走样,有人拼贴错位。但在胡老师和其她传承人的指导下,队员们慢慢掌握技巧,最终创作出虽稚嫩却充满创意的作品。看着成品诞生,大家既收获满满成就感,也深刻体会到非遗传承与制作的不易。

深度解码:全方位了解阳新布贴的文化密码

志愿者们在参观阳新文化馆时,在陈列《二十四孝》《麒麟送子》等经典作品的展柜前,聆听老匠人解读布贴文化寓意。胡芳老师轻抚布贴说道:“虎头纹样不仅展现老虎威风,更饱含长辈护佑孩子健康平安的心意。”这些布贴一针一线都凝结着百姓对生活的期盼与对大自然的敬畏。

对话·聆听非遗传承人的时光絮语

志愿者与胡芳老师交谈时,问到对“阳新布贴”未来的发展,胡老师提出了她一直以来想 要实现的心愿:退休后余生尽力去还原文化馆展厅里2000多件阳新布贴传统作品的图稿并装订成书,因这些布贴作品随时间流逝逐渐破旧毁坏,希望能够建立数据库或用实物文本留存,为这门承载楚文化、传承超两百年的民间技艺,留存珍贵的文化火种 。文化馆也表示将会尽最大力度支持胡芳老师工作,传承阳新布贴。

行动·以青春之名续写传承新篇

“阳新布贴”从百余年历史中走来,它曾因纯手工技法繁琐、人工成本高且难机器替代而传承维艰,如今有胡老师这般传承人的执着,和文化馆积极探索创新路径,从坚守传统到融入现代、拓展场景。相信在一代代人的接力下,阳新布贴定能突破技艺瓶颈,带着楚文化的厚重与温度,在时光里延续动人絮语,让古老非遗持续焕发生机 。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程凌琦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程凌琦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15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