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人工智能" 四个字从贵州罗甸县第一小学二年级学生口中蹦出时,这场AI“旅途”顺利“到站”。2025 年 7 月 8 日,作为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遴选的1000支关爱行动“七彩假期”志愿服务团队——南通大学“智启未来·AI科普”志愿团的成员们带着精心准备的《欢迎来到 AI 时代》课程,在黔南山村的教室里播撒下科技的种子。
▲图为罗甸县第一小学门口
一堂打破偏见的启蒙课"老师,AI 就是会说话的机器人吗?" 闷热的午后,孩子们叽叽喳喳的提问声充满整个教室。面对这些生长在偏远山区的孩子,王子轩最初还担心会遭遇 "一问三不知" 的尴尬,没想到手机屏幕里跳动的智能助手、短视频里的 AI 特效早已成为他们的 "老朋友"。
▲图为实践队员为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和今天的主题
"就像我们会忘记昨天的作业,AI 却能记住所有见过的东西",他用孩子们熟悉的场景打比方,通过 "人脑 VS AI" 的趣味对比,一点点拆解记忆方式、学习时长等专业概念。教室后排的黑板报上,"乐学敏行 仰山思齐" 的校训与 "各自努力顶峰相见" 的标语相映成趣,仿佛预示着这场知识桥梁的搭建。
▲图为小朋友们认真实践队员讲解AI与人脑
从认知到应用的跨越
科普不只是讲故事。当王子轩打开语音助手,现场演示如何用 AI 查生字、练英语口语时,孩子们的眼睛亮了。"记住哦,AI 就像超级字典,但有时也会说错话",他特意教孩子们辨别 AI 回答的优缺点,还列出适合二年级学生的用法清单:做预习、改错题、订计划…… 这些实用技巧让科技工具真正贴近山区孩子的学习需求。
墙上的 "队员风采" 专栏里,一张张稚嫩的笑脸与 "全力以赴"" 未来可期 "的标语交织,记录下孩子们第一次系统认识 AI 的珍贵瞬间。那些曾经只存在于手机屏幕里的" 魔法 ",此刻变成了可以亲手操作的学习助手。
▲图为实践队员为小朋友们演示如何使用AI
小县城连着大世界
"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和城市里的孩子一样炽热",王子轩在实践日志里写道。这场看似普通的科普课,实则是一次打破数字鸿沟的尝试 —— 当山区孩子也能清晰说出 "AI" 时,科技普惠的种子已悄然萌芽。
大屏幕上 “欢迎来到 AI 时代” 的字样清晰明亮,同时孩子们笔记本上歪歪扭扭记下的 "查资料"" 练口语 "等字样,正悄悄改写着" 小县城 "与" 大世界 "的距离。正如南通大学" 学以精工 致用天下 " 的理念所倡导的,这场实践让知识跨越山海,让科技之光照进每一个渴望探索的心灵。
▲图为实践队员与小朋友们之间的互动
在贵州省罗甸县第一小学的这间教室里,王子轩的AI科普课虽已落幕,但孩子们眼中点亮的对科技的好奇与向往,却如同播下的种子,正悄然生根发芽。那些关于AI与人类大脑的区别、关于如何用AI助力学习的知识,让偏远山区的孩子们与广阔的科技世界之间,架起了一座温暖的桥梁。而这,正是这场跨越山海的科普实践最珍贵的意义——让“小县城”的孩子们,在AI的启蒙中,更有底气走向“大世界”。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沈暄词 王子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沈暄词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