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5日下午14时,重庆大学“红岩青锋”实践团以渣滓洞为第一站开启了本次红色实践之旅,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感受历史,缅怀先烈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的巨大牺牲,传承先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发自身责任感与使命感,传承红色基因,从先辈事迹中汲取奋进力量。
渣滓洞原是重庆郊外的一个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1939年,国民党军统特务逼死矿主,霸占煤窑,在此设立了监狱。分内外两院,内院一楼有16间男牢和两间女牢,共关押三百多名爱国义士。外院则是审讯地点。渣滓洞的顶部有六座士兵用来监管囚犯的岗亭。
实践团五名成员抵达渣滓洞后,跟随讲解员有序参观了渣滓洞监狱旧址。走进牢房,看到的是极其狭小的空间,房内陈设也极为简陋。黑暗忧郁的环境,斑驳的围墙,沉重的镣铐,瞬间将成员们拉回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很难想象革命先烈们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忍受着敌人的残酷迫害,却依旧坚守着自己的信仰。
▲图为牢房内部场景
在渣滓洞刑讯室,摆放着诸多令人望而生畏的刑具,有布满锈迹的铁链、锋利的竹签、一些鞭子,狼牙棒以及已经落满灰尘的老虎凳等。墙壁上“洗心革面”的标语,与周围残酷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更凸显出敌人的虚伪与残忍。成员们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述革命先烈们在此遭受的残酷迫害,以及他们如何在绝境中坚持斗争、传递情报,不禁心生敬畏。
▲图为审讯室内刑具陈设
在渣滓洞相关房间内内,成员们驻足于墙前,目光聚焦在先烈生平简介之上。他们神情肃穆,低声交流,分享着从先烈事迹中获取的感悟,言语间满是对先烈的崇敬与缅怀,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交流感悟
此次渣滓洞实践活动,不仅让红岩青锋实践团的成员们了解了渣滓洞的历史背景和革命先烈的事迹,更在实践中坚定了理想信念。未来,实践团成员将把革命先烈的精神传承下去,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撰文:熊立英
拍摄:熊立英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熊立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熊立英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