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7月7日,在荆州市江陵县资市镇初级中学的礼堂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正在上演。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法伴青春”志愿服务队的18名志愿者与当地中学生共同演绎原创红色情景剧《穿越时空的对话》,拉开第四年 “七彩假期”支教活动的序幕。
2025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七彩假期”开班式恰逢七七事变纪念日,志愿者们精心编排红色情景剧,还原赵一曼、左权等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通过情景再现、时空对话等形式,将抗战时期一封封饱含深情的家书、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生动呈现。“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舞台上,当志愿者深情诵读赵一曼烈士在就义前写给儿子的绝笔信时,台下师生们红了眼眶。
九年级学生黄舒欣动情地说:“去年服务队老师们用‘模拟法庭’教我们法律,今年又用情景剧让我们触摸历史,每次都有新收获。”
“我们希望通过故事让历史、让抗战精神走进孩子们的心里。这种沉浸式的教育方式,比传统说教更有感染力。”服务队队长陈嘉怡介绍,在后续14天的支教中,除了红色情景剧,还将开展模拟法庭、禁毒普法剧场等沉浸式特色课程,让同学们在沉浸式学习中度过兼具知识厚度与情感温度的“七彩假期”。
据悉,自 2022 年起,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法伴青春“志愿服务队(原青春服务队)始终秉持 “服务乡村教育、助力青少年成长” 的宗旨,连续四年奔赴荆州市江陵县资市镇初级中学开展 “七彩假期” 志愿服务,累计服务乡村儿童 500余人,相关项目多次获团中央、团湖北省委立项及表彰,逐步形成“红色文化+法治教育+美育实践”三维品牌化公益教育模式。服务队充分发挥法学专业优势,先后推出“法治大讲堂”“模拟法庭”“法治游园会”“美育思政大课”等活动,通过 “多样化场景+沉浸式体验+互动式参与”的三位一体普法模式,将法律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教育实践,有效增强了乡村青少年法治素养和爱国情怀。如今,这支队伍已成为连接高校资源与乡村教育的重要桥梁,让法治的种子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生根发芽。(通讯员:姜孝文 于孟靖 李顺)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赵菁华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