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贡献青春力量,书写青年担当,7月6日,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融情夏乡”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在巫溪县徐家镇塘垭村举行开班仪式及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7月6日上午8:20,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 融情夏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逸师公益爱心课堂开班仪式正式启动。徐家镇中心小学校校长廖尊位,大队辅导员谭燕,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辅导员赵建,“青春飞扬·融情夏乡”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全体志愿者成员以及本期逸师爱心公益课堂的120余名小学生参与此次仪式。

首先,志愿者代表彭竹君发言。她代表团队向领导、老师和参与课堂的同学们致谢,强调志愿者带来的是“与乡村血脉相连的教育理念”。团队将依托师范优势,提供多元创新课程,开展“自然融入式教育”,推动综合素质与视野提升。她指出志愿者与孩子是师生亦是朋友,应在教学互动中实现双向成长。

随后,徐家镇中心小学贺梦婷同学分享成长历程,在参加逸师公益爱心课堂的三次历程中,从羞怯腼腆到活泼大胆,都离不开志愿者们的关爱与引导。她代表全体学生,对志愿者们的到来表达热切感谢和欢迎。

最后,廖尊位校长讲话。他对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志愿者们在学生品格、知识与能力等方面的帮助表示感谢。同时,廖校长希望徐家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们能以重师学子为榜样,学习他们勤奋好学的态度、认真负责的作风,传承其吃苦耐劳、踏实做人的坚韧品质。

图为廖尊位校长发言 开班仪式在合影留念中圆满落幕。而后,逸师公益爱心课堂如期开展。

图为志愿者和孩子老师们合影留念 

职业启蒙教育课程,打开乡村孩子们的眼界,展现更广阔的世界。课堂上,志愿者的讲解细致入微,与孩子们的互动温暖亲切,学生们认真专注,积极回答问题,新兴职业的介绍更加深同学们对职业的认知。而趣味数学与硬笔书法则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融入科技创新。志愿者许可通过新颖的互动和故事将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为孩子们构建了有趣快乐的数学世界。硬笔书法课程中,志愿者邓晓涵理论结合实践,带领孩子们执笔书写,将知识转化为现实,让梦想在笔下生花。

图为志愿者许可讲授趣味数学课 

课程进行的同时,廖尊位校长带着其余志愿者们参观徐家镇中心小学校的乡情文化馆。廖校长热情讲解文化馆中的农业生产工具和农产品,分享背后的历史故事,让志愿者们深入了解了徐家百姓的生活智慧与审美情趣,感受到浓郁淳朴的乡土风情。

下午14:00,志愿者们前往巫溪博物馆调研。巫溪博物馆是县级综合性博物馆,承担文物征集、收藏、研究与展示等职能。志愿者们在巫溪博物馆中了解巫溪概况,聆听英雄人物的历史故事,领略红色文物以及文化的魅力,深切地体悟其历史源远流长。

图为志愿者们参观巫溪博物馆 

志愿者们于下午17:30,重走红军足迹,感受鏖战历程。这座雄踞大巴山腹地、横跨渝鄂陕三省的“自然国心”,因山势如鸡心起伏而得名,古称“源溪关”“金鸡岭”,曾是红三军战略转移的重要通道。如今,志愿者们驻足纪念石碑,追想峥嵘岁月。此时,鸡心岭的苍松翠柏下,蜿蜒山道上,革命先辈的坚韧意志与家国情怀,化作无声的课堂,深深烙印在每位志愿者的心中。

图为志愿者们参观鸡心岭 

课本是平面的,而世界是立体的。志愿者们在乡村教育践行创新理念,用文化寻访传承红色基因,正是在躬身中明理,在博万物中广识的生动体现。相信志愿者们能在接下来的实践中,既依托“有字之书”夯实根基,更能从“无字之书”中汲取智慧,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留下属于青春的足迹。

通讯员:唐欣梦 曾馨慧

摄影:曾馨慧 李梦珂 陶涵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唐欣梦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唐欣梦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13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