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贯彻关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的重要思想,并赋能优化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书院制综合治理改革,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循迹书院 对话古今”实践团队于6月30日前往登封市嵩阳书院,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化传承与书院精神研学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文化宣讲等形式,让青年学子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对书院文化的寻根探源,为当代书院制度的发展提供精神引领与思想启迪。

千年变迁映民族团结

嵩阳书院,这座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南麓的古老学府,不仅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更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抵达嵩阳书院后,实践团队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文化探秘之旅。

  图为成员们聆听着嵩阳书院自北魏始建以来兴衰变迁 。程果供图

青砖古柏间,实践队成员邢梦晨触摸着斑驳的墙体感叹:“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见证过北魏至清代的文化交融,当手指划过砖缝里的青苔时,突然觉得千年前的学者仿佛就在身边讲学。”嵩阳书院自北魏始建以来,在历史发展中不断见证并促进着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正如同当今中国56个民族像石榴籽般团结在一起,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多元共融育书院文化

嵩阳书院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历经千年,见证了佛道儒教三家思想的碰撞与融合,在这里,佛教的禅宗、道教的宇宙观与儒家的理学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三教合流”现象,更形成了“兼收并蓄”的书院文化。正如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力行的“书院制”改革,便是让各学科青年学子的智慧溪流奔涌汇聚,激荡出跨学科融合的灵感浪花。

  图为讲解员讲解“智立唐碑”碑刻来源以及浮雕装饰 。程果供图

在近距离抚摸斑驳碑身期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生胡浩瀚感慨:“千年历史仿佛触手可及,古人智慧远超想象”,从古代书院文化的智慧到如今书院制改革的传承创新,无不彰显着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与源远流长。

·书院制度筑人才港湾

嵩阳书院不仅是文化融合的典范,更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它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地位,仍在现代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嵩阳书院凭借其独具一格的书院制度,对人才培养发挥了巨大作用。无论是北宋时期,程颢、程颐等理学大师在此讲学,吸引了众多学者前来求学,还是如今以义理修养为核心的书院教育模式,均结合了学术研究且培养了大量具有深厚国学修养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这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以书院制改革厚植人才发展沃土的理念遥相呼应。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实践团带队指导老师张熙炜表示,“以前只在课堂里讲故事,现在站在雪松下才懂尊师重道四个字的分量,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将继续以实际行动推动书院制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图为成员们体验程颢、程颐授课地点 。程果供图

图为“循迹书院 对话古今”实践团队合影 。袁恺聪供图

刘佳绮、胡浩瀚

团队:“循迹书院 对话古今”实践团队

团队负责人:胡浩瀚

撰稿人:刘佳绮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佳绮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佳绮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11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