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讯(通讯员 梁诗晴、白宇杭、苗嘉伟)2025年7月5日,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言耘抚乡行”暑期社会实践队踏入抚州市下聂村,在古村巷道间铺开语言文化浸润的画卷。这座东接青泥、南邻邓坊与东馆、西连崇岗与钟岭、北临抚河的村落,不仅孕育了明代文学家聂大年等文化名人,更以300余年历史的聂氏宗祠、29栋明清民宅和白浒窑瓷器制造厂,勾勒出活态的历史文化长卷。
▲图为“言耘抚乡行”暑期社会实践队在临川白浒窑内的合照
守正担当:观聂氏悟家风要义
▲图为临川聂氏家风教育馆外观
实践队首先探访了聂氏家风纪念馆。在祠堂门口的家训柱前,队员们聆听着“忠、孝、仁、义、礼、智、信”七字家风的阐释。它们分别对应着“五提倡”与“三禁止”的家训,自1992年修订为村规民约后延续至今。每年国庆,村里都会在这里组织青少年举行升旗仪式;春节上谱时孩子们更是有着在“家是最小国”签名墙上留名的传统。
▲图为实践队员在家风馆门前
▲图为家风馆内部
步入展厅,北宋抗金名臣聂昌,在金军谈判中坚守气节、血书绝笔的事迹令队员们深受触动;抗战时期,则有聂子瑜接应革命部队,为家风注入“家国同担”的使命感。当民族危亡时,“义”不再是邻里和睦的小爱,而是舍身护道的大义。看似相隔千年的选择,实则是血脉的绵延——家风已是刻进村民骨血里的行为惯性。正是这些日常里的坚守,让千年家训真正“活”了下来。
▲图为村干部为实践队员讲解家风馆
推普新意:走村巷展青春作为
▲图为实践队员向小朋友宣传防溺水知识
为深入了解下聂村村民的日常生活风貌,顺利开展接下来的推普实践活动,队员们走街串巷,和当地村民积极交流。暑期是溺水事故高发期,为防范溺水事故、筑牢安全防线,队员们走村入户,向儿童发放定制宣传单页,以案例结合的方式,阐释“六不准”“四牢记”核心要求,筑牢暑期安全基石。
▲图为实践队员与村民交谈
队员还与老人围绕村落历史展开对话,了解到聂氏宗祠的传承脉络与白浒窑曾经的烟火盛景。一番走访,实践队以记录者、倾听者身份,多方获取村落语言文化信息,为后续文化调研及推普工作打下基础。
▲图为实践队员与小朋友一起打乒乓球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梁诗晴 黄思怡 白宇杭 苗嘉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梁诗晴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