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严家骑遇记”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严家村,以脚步丈量渔村脉搏,通过沉浸式考察传统渔业、实地规划文旅线路、计划勾勒出一条融合“渔文化、运动活力、生态田园”的“渔橘三韵”振兴路线,为乡村文旅发展注入新动能。

▲图为渔民捕鱼实景 陈洁供图

凌晨四时许,调研团队来到捕鱼码头边见证渔民们捕鱼归来的作业场景:千岛湖的丰饶馈赠化作渔民脸上的喜悦,也为调研团队提供了最鲜活的在地素材。团队成员对渔民进行采访,了解了当地渔业的主要从业人群以及销售路径等信息。

▲图为严家村文化礼堂 陈洁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渔民 郑舒心供图

同时,调研团队兵分两路考察严家村文化礼堂。这座紧邻党群服务中心的建筑内,青砖墙上悬挂着巨幅《千岛湖百鱼图》,细致描摹了湖鲜形态;最引人注目的是“子陵公家训”木刻牌匾,家训中的良好家风至今仍在严家村代代传承。

基于清晨的实地感知,实践团细致评估严家村文化礼堂的空间布局与展陈体系,将其定位为观光路线“文化序章”。这座承载渔村历史民俗的公共空间,不仅陈列着《千岛湖百鱼图》等文史资料,更保存着“子陵公家训”等精神传承。团队提出“展陈活化”策略:引入渔歌实景表演、开设渔网编织微课堂等非遗互动项目,将静态展柜转化为可参与的文化场景。

▲图为严家村导览图 陈洁供图

重访华美胜地自行车赛道时,团队以路线设计者视角开展专业评估:滨湖景观道的湖山视野、林荫段的生态遮蔽、缓坡段的骑行难度均被详细记录。基于亚运场馆群的设施基底,团队规划“渔乡轻骑”特色项目:游客可租用专业自行车沿赛道骑行,途中设置“鱼篓造型休息站”“渔网艺术装置”等文化打卡点,将铁人三项赛道的运动激情与千岛湖风光、渔乡故事深度串联。据测算,该项目可将赛事期间的瞬时流量转化为常态化文旅消费。

在村旁特色柑橘林调研中,团队重点考察果园道路通达性与采摘体验条件,规划“橘香渔趣”复合型休闲项目。游客可骑行至果园参与柑橘采摘,在林间休憩区品尝柑橘蜂蜜茶、特色鱼干等创意茶点——以千岛湖鲜鱼与本地柑橘为原料的风味组合,实现“渔产+农产品”的跨界融合。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界橘博物馆 陈洁供图

怀揣对"农旅融合"发展路径的深度思考,实践团队搭乘城乡公交赴界首柑橘博物馆开展产业端专项调研。馆内系统梳理了界首柑橘向区域性农产品的品牌演进历程,其历史底蕴与独特的生态资源颇具研究价值。实践中重点考察了产品价值链提升环节——通过标准化包装设计实现附加值增值,同步调研线上直播带货与线下实体渠道融合的现代化营销体系,提炼其市场拓展的创新机制。界橘产业的发展为严家村湖鲜、柑橘等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化建设、标准化生产及市场化运营提供了实践参照,如何构建“严家村”区域公共品牌叙事体系,打通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全链条高效流通渠道,成为团队后续研究的重要课题。

▲图为团队成员合照 陈洁供图

团队成员沉浸式感受了渔村生活的原真脉动,也以规划者的严谨丈量着每一寸可塑的空间。“严家村的振兴之路,如同千岛湖的晨光,充满希望。”调研团队表示。她们将以匠心打磨蓝图,让游客在动静结合的旅程中记住渔乡魅力,助力乡村振兴。

文/胡璐滟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洁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洁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10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