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6日讯(通讯员 王文涛 房子鹏 邓紫涵)7月4日,晨曦初露,安徽理工大学“晋善晋美”皖理支教服务队便踏上了充满意义的实践征程。他们将足迹印刻在椿树底村、牛道岭红色教育基地以及梁家寨石家塔村,以脚步丈量乡土,从产业、精神、服务等多维度探寻乡村振兴的蓬勃路径,用青春与热忱书写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当第一缕阳光温柔地洒在乡间小道上,服务队走进了椿树底村。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柿子树郁郁葱葱,承载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近年来,椿树底村立足资源禀赋,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农旅融合发展之路。每到柿子成熟季,热闹的采摘活动吸引着四方游客纷至沓来。游客们穿梭于柿林之中,亲手摘下沉甸甸的果实,沉浸式体验丰收的喜悦;静谧的田园观光项目,更让人们得以暂别城市喧嚣,沉醉在乡村的悠然风光里。据当地村民介绍,这些项目的开展不仅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还带动了餐饮、民宿等相关产业发展,村民的钱包渐渐鼓了起来,日子也越过越有盼头。队员们漫步在生机勃勃的田间地头,深切感受到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的强劲活力。
图为椿树底村旅游风光(摄影:颜斯睿)
告别椿树底村,服务队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牛道岭红色教育基地。一座庄严的碑塔矗立在眼前,仿佛一位沉默的历史守护者,见证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在这里,一位热心的本地游客主动为队员们讲述起往昔的英勇故事。原来,牛道岭曾是重要的革命据点,面对敌人的疯狂围剿,革命战士们凭借坚定如磐石的信仰和顽强不屈的意志,与敌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中顽强坚守,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着这片土地。游客生动的讲述,让那段尘封的历史如画卷般在队员们眼前徐徐展开。队员们屏息聆听,内心被深深震撼,对革命先辈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们深刻认识到,红色精神不仅是历史的珍贵记忆,更是激励当代人奋勇前行、推动乡村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图为游客向队员们介绍红色故事(摄影:刘金鹏)
午后,服务队抵达梁家寨石家塔村。在与当地干部闫勇老师的交流中,队员们了解到当前乡村志愿服务面临着人员短缺、形式单一等现实困境,同时乡村教育也急需注入新鲜血液,焕发出新的活力。针对这些问题,队员们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积极建言献策。他们提出,可充分依托高校丰富的人才资源,建立长效稳定的校地合作机制,定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支教活动,为乡村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广阔知识世界的窗户;同时,策划开展文化科普讲座、艺术兴趣课堂等活动,全面提升村民的文化素养和科学意识。此外,队员们还建议深度挖掘当地红色资源,将红色文化融入志愿服务,设计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志愿项目,以红色精神为引领,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乡村建设。双方围绕这些想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就吸引青年投身基层服务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深入探讨,明确了后续实践活动的方向,为乡村发展勾勒出更加清晰的蓝图。
图为队员们与当地干部进行交谈(摄影:刘金鹏)
此次实践活动中,“晋善晋美”皖理支教服务队深入乡村不同领域,从特色产业的蓬勃兴起,到红色精神的传承弘扬,再到基层服务的深入探讨,全方位感知了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队员们在实践中成长,在感悟中收获,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是一场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伟大事业。未来,他们将立足此次实践收获,把青春热血与专业知识融入到乡村发展的征程中,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贡献青年力量,书写属于他们的青春华章。
图为队员们在石家塔村支部委员会前合影留念(摄影:刘金鹏) 镜头定格的瞬间,"晋善晋美"的队旗舒展飘扬,青春的面庞上洋溢着坚定与希望,每道目光都饱含着对乡村教育的热忱。他们深知,支教之路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红色精神的延续。带着在阳泉探寻到的历史力量与使命担当,这群青年将以脚步丈量土地,用行动践行誓言,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书写属于新时代的青春答卷。他们将带着这份对乡村的热爱和责任,继续勇敢前行,为实现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不懈努力。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文涛 房子鹏 邓紫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房子鹏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