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红色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刻感悟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四川铁道职业学院组织石语筑梦青年实践团,于近期赴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石椅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青年学子们深入乡土,通过实地走访、沉浸学习与真情帮扶,在追寻历史足迹与体悟时代脉动中,参与了一堂生动的国情社情与理想信念教育实践课。
扎根乡土:探寻羌韵悠长,体悟文化传承力量
图为羌年非遗传承人母广元
实践队首站走进石椅村村史馆,系统了解了石椅村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发展变迁。随后的深度文化探寻聚焦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羌年。同学们怀着敬意,专访了当地羌年非遗传承人母广元。母广元老人深情讲述了羌族悠久的历史脉络、独特的风俗习惯、以及蕴含在“羌年”庆典中祈求风调雨顺、感恩自然、凝聚族群的深刻文化内涵。精美的羌绣纹样、悠扬的羌笛声韵、庄重的祭祀仪式,让同学们对羌族这个坚韧、智慧、充满生命活力的民族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认知。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与传承人的对话,让同学们真切感受到每一份民族文化的瑰宝都值得被珍视、被传承、被发扬光大。石椅村羌族同胞的热情好客,还有那独具风味的羌家腊肉、咂酒,都让同学们体会到文化背后鲜活的人间烟火和深厚情谊。
追寻红星:重温峥嵘岁月,汲取信仰磅礴伟力
图为石语筑梦青年实践团在北川长征纪念馆的合照
在北川红军长征纪念馆,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在讲解老师的深度讲解下,红四方面军进入北川前后的艰苦卓绝、运筹帷幄、与当地各族群众的鱼水深情,如同一幅壮阔的画卷在同学们眼前展开。从激烈的千佛山战役到红军帮助建立苏维埃政权,一件件实物、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无声地诉说着信仰的力量和奋斗的艰辛。
红军战士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为了理想和人民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正是长征精神穿越时空依然熠熠生辉的内核。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同学们更需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走好属于同学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同学们不禁感叹
铭记重生:感悟生命坚韧,礼赞人间大爱无疆
图为5.12大地震破坏范围示意图
实践的重头戏是参观“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在讲解员沉静而有力的叙述中,同学们仿佛穿越回那个地动山摇的瞬间。倾斜的时钟、破碎的瓦砾、扭曲的钢筋……馆内大量真实的受灾物品,无声地诉说着灾难的残酷与生命的脆弱。然而,更震撼人心的是灾难中迸发出的不屈与顽强、大爱与担当。讲解员引领同学们体验了灾区从满目疮痍到涅槃重生的艰难历程,北川新县城拔地而起,成为中华民族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乡村助农:乡野助农传情,携手相伴逐梦远航
图为石语筑梦青年实践团以直播方式推销石椅村农产品
同学们正在石椅村的果园里忙碌。他们化身“新农人”,通过生动的直播镜头,将新鲜采摘的李子、枇杷等及其背后的乡村故事娓娓道来。一句句真诚的推介,,在“云端”汇聚成助农暖流。这场由青春力量主导的直播带货活动,不仅实现了农产品从“田间”到“指尖”的高效对接,更以实际行动传递了关爱乡村、助力发展的深厚情谊。同学们入户帮扶,帮助人户打扫卫生、除草、堆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助农的真心。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任秋静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使用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任秋静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