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公众对儿童哮喘的认知,普及科学防治知识,6月25日,南京医科大学“控糖脱敏护成长,接苗防疫守青春”团队来到南京市东山社区开展“宝贝呼吸保卫战——儿童哮喘防护指南”主题宣讲活动,为社区家长普及儿童哮喘防治知识。
哮喘高发引关注,科学认知破误区
“喘鸣不是小事的注脚,咳嗽不是夜晚的常态。”活动伊始,宣讲员以简短的语言切入主题。她结合临床案例指出,我国儿童哮喘发病率已超10%,但规范治疗率不足40%,“很多家长误以为哮喘会‘自愈’,或担心激素药物影响孩子发育,导致病情延误。”
”许多家长对哮喘存在误解,认为孩子长大后症状会自然消失,或担心长期用药的副作用。”团队成员表示,“我们希望通过专业知识的普及,帮助家长树立科学防治观念,减少因认知不足导致的病情延误。”
社区家长对儿童哮喘防治保持高度关注,许多家长表示此次宣讲收获良多。“家里毛绒玩具很多,但一直没有认真清洗过,孩子还经常接触。今天才知道还可能导致哮喘。”
(图为实践队员为家长进行儿童哮喘知识宣讲)
高效识别过敏原,家长学做“防护卫士”
现场发放的《儿童哮喘防治手册》显示,哮喘诱因多样,包括过敏原(尘螨、花粉)、呼吸道感染、冷空气刺激及情绪波动等。志愿者通过动画演示“哮喘发作时的气道变化”,直观呈现支气管痉挛、黏膜肿胀导致的呼吸困难,帮助家长理解“可逆性气道炎症”的核心机制。一位参与活动的家长表示:“以前总以为孩子咳嗽是感冒,现在才知道可能是哮喘前兆,得赶紧带他去医院查查。”
针对过敏原的识别,志愿者指导家长更换防螨床品、移除地毯、使用空气净化器等措施。
(图为实践队员为家长发放宣传手册)
一对一解惑答疑,构建长效防护网
宣讲时,志愿者发放的哮喘手册受到欢迎,家长可根据手册内容对孩子成长环境进行改善,尽可能让孩子远离传染源。实践队员在现场积极为家长们答疑解惑,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儿童哮喘防治的知识。“刚才宣讲员提到城市孩子更易中招,为什么?”一位家长提问道。针对这个问题,宣讲员认真为他列举了一些原因:封闭空调房(尘螨繁殖基地)、远离自然环境(免疫系统缺乏锻炼)、尾气污染等造成了这一现象。
针对“吸入激素会让孩子长不高”的错误理解,实践队员解释:“局部用药剂量极小,且直接作用于气道,长期规范使用反而能减少急性发作,保护肺功能。”并给出用药警示:拒绝“见好就收”!擅自停药导致复发率↑60%;警惕“根治偏方”——非法添加激素的秘方危害更大!
防护用品教学,践行医者使命
为了普及科学防治知识,实践队为社区家长发放防护口罩,并告知规范佩戴方法。活动中,南京医科大学的学生们通过图文展示、案例分析和互动问答等形式,向社区居民详细讲解了儿童哮喘的发病机制、常见诱因、症状识别及日常管理方法。志愿者们强调,哮喘是儿童期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但通过规范治疗和科学护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保障患儿正常生活和学习。
医校社联动,为儿童健康护航
此次宣讲是南京医科大学“千村万户健康行”专项行动的重要环节。东山社区居委会对此次活动高度认可,负责人指出:“高校学生走进基层,既弥补了社区健康教育的资源缺口,也体现了青年医学生的社会担当。”南京医科大学带队老师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与社区的合作,推动更多惠民医疗科普活动落地。
此次宣讲是南京医科大学“健康中国·青春同行”系列实践的一环,学生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博学至精、明德至善”的校训精神,为儿童健康事业贡献了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在东山社区合照)
结语
在家长们的掌声中,这场持续2小时的宣讲活动落下帷幕。但南京医科大学实践队的脚步不会停歇——他们将带着这份“呼吸守护指南”,走进更多社区,用专业与温情,为儿童撑起一片健康的天空。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诗彤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诗彤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