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昆明理工大学理学院主题实践活动团跨越千里,奔赴工业重镇韶关,先后走进韶关钢铁厂和乐昌市坪石镇皈塘村红军休整地,开启了工业研学与红色教育。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各系教师、学工办教师以及团学干部共19人参加。

图为昆明理工大学理学院实践团赴韶关开展实践活动 

工业铸魂:走进韶钢感受大国制造

在韶关钢铁厂,实践团成员走进高三线生产车间,近距离观察高端冷镦钢、易切削钢、弹簧钢、轴承钢等工业线材的生产流程。从炽热钢水的熔炼到精密线材的成型,每一道工序都彰显着现代工业的精密与高效。车间内,智能机器人在生产线上精准操作,环保设备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展现出传统钢铁企业向绿色智能制造转型的成果。在韶钢717小镇,实践团成员驻足劳模事迹展览馆,聆听钢铁工人的奋斗故事。从老一辈工人发扬"三苦精神"攻克技术难题,到新时代青年工匠运用大数据优化生产流程,"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韶钢精神在代代传承中为工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图为昆明理工大学理学院实践团到韶关钢铁厂参观学习

红色铸心:标语墙下的信仰传承

下午,实践团踏寻红色足迹,来到乐昌市坪石镇皈塘村红军休整地。在青砖黛瓦的红军墙前,讲解员详细介绍了1935年朱德总司令率部在此击溃敌军并召开"坪石大捷"庆功会的历史细节。院党委副书记以"标语背后的故事"为题,结合墙上的革命标语,为师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现场微党课。通过历史标语的解读,生动还原了红军战士在艰苦环境中坚持革命的理想信念,让在场师生深刻体会到长征精神跨越时空的磅礴力量。

图为昆明理工大学理学院党委副书记于石镇皈塘村红军休整地为师生开展微党课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师生们目睹了钢铁工业从传统制造向绿色智造的跨越,更通过沉浸式红色教育深化了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学院此次采取"工业+红色"特色实践教学,引导师生将专业学习与家国情怀相结合,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探索新路径。

学习进行时


周绍鑫

昆明理工大学理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22级本科生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104 周年之际,我体会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从红军休整地的革命印记,到现代化企业的创新脉动,历史与现实在此交织碰撞,让我深感新时代青年使命在肩、责任重大。皈塘村里,斑驳的旧址承载着长征精神的不朽荣光;韶钢工间中,这份精神又化作科技创新的奋进力量。这让我明白,当代“长征路”既需传承革命精神,更要在科技领域攻坚克难,新时代青年当从红色历史中汲取力量,以扎实学识投身强国建设,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光彩。


赵坤柱

昆明理工大学理学院

应用化学专业2022级本科生

今日在学院的组织下踏入韶钢,一场震撼心灵的工业美学之旅由此展开。漫步樱花大道,苍翠欲滴的樱花树与钢铁森林相映成趣,诉说着韶钢向绿色转型的铿锵步伐;驻足717阅读空间,墨香与钢火交织,字里行间皆是韶钢人“择一事终一生”的匠心坚守。作为应用化学专业学子,我亲眼目睹先进化学技术在钢铁冶炼、污染治理中的精妙运用,更深刻认识到专业知识的实践力量。此次参观不仅拓展了我的视野,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激励我以工匠之心深耕专业,为工业绿色发展之路添砖加瓦。


林润涵

昆明理工大学理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23级本科生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参观韶钢与石镇皈塘村红军休整地后,我对长征精神有了更深认知。走进韶钢,感受新时代工业的蓬勃力量;踏入皈塘村,透过斑驳墙壁与旧物,体会红军坚韧不拔的峥嵘岁月。聆听革命先辈故事,仿佛穿越时空与他们同行。作为青年学子,我深知需将长征精神融入血脉,在信计专业学习中以其为指引,攻克难题、探索未知,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承诺,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光彩。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吕思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吕思蓉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117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