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2025年7月1日,江西洪州职业学院“陶焕新生”窑火传薪队以“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为契机,期望通过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提升自身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7月1日,在这个承载着特殊意义、党的光辉熠熠生辉的日子里,团队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炽热敬意,奔赴江西省景德镇市湖田瓷社,正式拉开了一场独具匠心、别开生面的实践活动的帷幕。

图为湖田瓷社班开班仪式 通讯员 叶淑琳 

匠心传承,以担当致远:聆听行业箴言,汲取奋进力量

景德镇市文联副主席、市新青年湖田瓷社社长章晨老师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发人深省的讲座。他以《用陶瓷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为题,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十多年来在陶瓷行业摸爬滚打的心路历程与宝贵经验。

图为章晨的精彩讲座 通讯员 叶淑琳 

章晨指出,即便众人未来之路各有不同,但无论投身何领域,皆需用心讲好专属自己的故事,而这故事背后,离不开工匠精神的有力托举。工匠精神,是对技艺的极致追求,是对品质的严苛坚守,是对创新的不懈探索,它宛如一座灯塔,为实践队成员在各自领域的前行指引方向。

而精通专业知识,正是讲好故事、践行工匠精神的关键支撑。只有对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在实践中精益求精,雕琢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成果。他鼓励大家,要从对专业知识的浅层认知,逐步深化为热爱,将这份热爱化作对技艺的执着钻研,凝聚成一种担当之力。以饱满热忱全身心投入学习与工作,在日复一日的打磨中,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

探访非遗传承人,邂逅瓷器之美:走进大师工作室,感受千年技艺魅力

在景德镇市珠山区经开区青少年社会实践点的精心组织与周密安排下,“陶焕新生”窑火传薪队怀揣着对传统瓷器艺术的无限向往与憧憬,踏上了探访非遗传承人的奇妙旅程。团队有幸拜访了陈栋和黄刚两位非遗传承人,近距离领略了传统陶瓷技艺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图为探访非遗传承人陈栋老师 通讯员 叶淑琳 

走进陈栋老师的朴真堂,各式精美瓷器尽显传统陶瓷艺术的独特韵味。现场,陈栋老师向探访团队详细介绍了瓷器的完整制作工艺。当拿起一件青花瓷瓶时,陈栋老师更是兴致盎然地解读起瓶身图案的文化寓意,从传统纹样的象征意义到背后的历史故事,让团队成员在欣赏瓷器之美的同时,更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

图为非遗传承人陈栋老师讲解瓷器 通讯员 叶淑琳 

踏入黄刚老师的振鹭堂,他从选泥、练泥的基础准备,到拉坯、利坯的塑形环节,再到施釉、烧制的关键步骤,他将每个环节的技艺要点与背后的匠心付出一一讲解,让大家深刻体会到一件精美瓷器从原料到成品的不易。交流中,黄刚老师坚守传承使命,目光坚定,期望各方凝聚合力,推动瓷器文化在新时代繁荣,弘扬非遗文化。

图为探访非遗传承人黄刚老师 通讯员 叶淑琳 

图为实践队与非遗传承人黄刚老师合照 通讯员 叶淑琳 

传承使命在肩,青春砥砺前行:以热爱为火种,助古老技艺新生

“陶焕新生”窑火传薪队通过聆听讲座和探访非遗传承人,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深切感受到了非遗传承人那份执着坚守、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

图为“陶焕新生”窑火传薪队合照 通讯员 叶淑琳 

实践队的队员们深知,传承非遗文化,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实践队将以满腔的热爱为火种,点燃传承文化的激情,把瓷器非遗元素巧妙地融入生活,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他们将以青春之我,为非遗传承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书写属于新时代的青春华章。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邓玲珑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邓玲珑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

333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