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武昌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蕲心协力” 社会实践团的学子们踏入蕲春千年艾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数字直播时,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正式拉开帷幕。这场融合了传统中医药文化与现代数字技术的实践活动,生动展现了蕲春艾草文化在当代的坚守与创新。
老馆长的文化溯源:从《本草纲目》到数字时代
在千年艾科技的数字蕲春直播基地,李时珍纪念馆的张月生馆长化身 “文化向导”,为学子们讲述蕲艾的悠久历史。他从蕲艾作为道地药材的栽培史说起,谈到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蕲艾 “炙百病”“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者为胜” 的记载,字里行间满是对家乡瑰宝的自豪与对中医药文化的敬畏。
“守好祖宗留下的宝贝,让它造福于民,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们来了解学习蕲艾。” 张馆长的话语掷地有声,传递出对传统价值的执着坚守。他的讲述如同一幅厚重的历史画卷,在年轻学子面前徐徐展开,让他们深刻感受到蕲艾文化的深厚底蕴。张馆长全程未参与直播环节,而是专注于为学子们进行文化赋能,为后续的直播实践奠定文化根基。
学子主播的数字实践:传统与现代的独立探索
带着上午在天禧孵化园学到的数字经济知识,以及张馆长传递的文化温度,学子们独立化身为直播间里的 “新锐主播”。他们依托千年艾科技提供的艾灸条、艾灸贴等产品,将蕲艾的历史、药理功效和文化故事自主融入直播讲解中。
从初上镜头的紧张到渐入佳境的专业互动,学子们完全凭借自身对文化的理解,用年轻人熟悉的方式传递着 “蕲艾之魂”。直播间的人气逐渐升温,互动评论刷屏,订单提示音不时响起。这不仅是一次销售成绩,更是传统文化借助数字媒介焕发新生机的有力证明。
企业的使命担当:传统与数字的双向赋能桥梁
作为扎根蕲春的企业,千年艾科技始终将传承李时珍医药文化和蕲艾道地价值视为使命。数字经济不是要取代传统,而是要为当地人坚守的道地药材品质和深厚文化底蕴插上翅膀。"双轨制"生产模式的逻辑:80%的标准化产品由智能设备完成,20%的手工艾条保留12道传统工序,采用人工制作。这种"传统为魂、科技为器"的理念,让蕲艾在新时代潮流中也保留它亘古的“容颜”。
科技园搭建的不仅是直播场地,更是让老馆长的文化积淀与年轻人的数字表达形成化学反应的场域。蕲艾文化也像《蕲艾炮制工艺流程图》中手工筛绒一样,需要七十二次过滤,文化传承也需要不同代际、不同形式的层层积淀。
古今对话的启示:文化传承中的代际接力
直播结束后,张馆长看着独立完成直播任务的年轻人和现代化的直播设备,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古老的蕲艾从《本草纲目》的墨香中走来,在千年艾科技的数字直播间里,通过学子们的独立实践找到了与新时代对话的窗口。
这场活动印证了一个道理:在数字浪潮中,文化传承需要代际分工 —— 老一辈专注于文化根基的守护与传递,年轻一代则负责用创新形式实现文化的现代表达。千年艾科技搭建的平台与学子们的独立实践,共同构成了传统产业在数字时代 “传承根基、创新表达” 的生动缩影,而张馆长作为文化 “播种者” 的角色,更凸显了代际接力在文化传承中的关键意义。
从古老的中医药文化到现代的数字直播,蕲春艾草文化正以崭新的姿态,在代际传承与独立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力与韧性。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朱靓 何正涵 叶雨欣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叶雨欣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