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 6 月 30 日讯(通讯员 张伯楠)2025 年 6 月 21 日至 24 日,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乡约正定・绿色振兴” 实践团深入河北正定县,以科技赋能、文化传承、卫生服务为核心,开展 10 余项实践行动,累计服务村民超 200 人次,为乡村振兴注入高校智慧与青年动能。

(2025年6月21日团队出发)

智慧农业实践:技术落地激活产业新动能

在正定县农田作业中,实践团针对滴灌管道老化漏水问题,运用机电专业技术精准定位破损点,2 小时内完成 150 米管道更换,使农田灌溉效率提升 40%。水流均匀浸润作物的场景中,村民讲述老一辈党员带领垦荒的红色故事,团队成员将口述历史整理归档,形成兼具技术与文化价值的实践记录。

(更换修复滴灌前后对比)

(团队成员在田间劳作留影)

(团队成员听老一辈人讲故事)

(团队成员参观智慧农场)

走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塔元庄,团队在同福基地观摩无土栽培草莓、智能温控葡萄大棚等现代化农业场景,通过生产线研学理解 “科技兴农” 路径。6 月 22 日下午,团队以抖音直播形式开展 “云游采摘园” 活动,镜头呈现西红柿、葡萄等果蔬丰收景象,实时传递采摘劳作场景,直接带动园区当日订单量显著增长,探索出农产品线上推广的创新模式。

(直播宣传画面)

文化传承行动:非遗活化与红色启蒙双向发力

6 月 23 日,实践团在塔元庄捷昵非遗工坊开展活态传承体验。成员跟随传承人学习剪纸、掐丝珐琅、皮影制作等技艺,从折叠裁剪到铜丝弯折、釉料填充,完成多件脸谱、皮影手工作品。“非遗需让年轻人摸得着、学得会”,团队成员在实践中认识到,文化传承需以可触摸的体验形式扎根乡村。

(团队成员体验皮影非遗制作)(指导老师体验非遗剪纸)

(团队成员体验掐丝珐琅成品)

在乡村幼儿园 “红航知识课堂” 上,团队借助机器人 “安瞳” 演示航天科技 —— 其完成招手、握手动作并精准识别捡拾垃圾,通过才艺展示与革命故事讲述相结合的方式,让 50 余名孩童在互动中感受红色文化与科技魅力。现场绘画与教具展示环节,为幼儿埋下 “文化 + 科技” 的启蒙种子。

(知识宣讲和科技展示)

(团队成员幼儿园活动合影)

民生服务工程:全维度构建乡村健康关怀网

6 月 23 日下午,实践团走进当地养老院开展健康服务。以《父亲》《母亲》等经典合唱暖场后,成员分组教学手指操,逐句拆解 “握拳 - 伸展” 动作要领,为 30 余位老人建立包含血压数据、饮食建议的健康档案。穴位按摩演示中,成员蹲身叮嘱 “少盐多醋可降压”,投彩球游戏环节让老人们专注参与,欢声笑语充盈院落。临走前,团队与养老院工作人员对接后续健康跟踪计划,以细节服务落实对乡村老年群体的持续关怀。

(团队成员带老人投彩球)(团队成员给老人测血压)

(团队成员养老院活动合影)

此次 “三下乡” 实践中,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子将机电专业知识转化为农田滴灌修复方案,把航天科技元素融入乡村文化启蒙,用系统化服务构建民生关怀场景。从农业生产的 “技术毛细血管” 到文化传承的 “精神脉络”,实践团搭建起高校智力资源与乡村发展的双向桥梁,印证了青年力量在乡村振兴中 “输入技术 — 激活本土 — 双向成长” 的实践逻辑。当大学生在田间地头理解 “国之大者”,乡村亦在青年智慧中孕育产业升级与文化焕新的更多可能。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伯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伯楠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95 赞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