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2月21日讯(通讯员 张婷 赵慧 黄梅熙)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坐拥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其中瑶族织绣技艺尤为突出。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振兴、乡村振兴、旅游产业发展等多元时代背景,广西师范大学“金绣前程”瑶族织绣调研团队于2025年2月15日前往广西来宾金秀瑶族自治县开展调研。据团队去年在当地进行田野调查的数据分析显示,尽管瑶族织绣在当地仍有不小的活力和影响力,但其仍面临技法传承难度大、传承人老龄化等问题。为突破瑶族织绣传承僵局,开创新式传承路径,调研团队在本次调研中重点采访了瑶族织绣非遗传承人庞伊蔓,详细了解瑶族织绣技艺流程,听取非遗传承人关于瑶族织绣在新时代创新传承的想法与建议,尝试融合旅游新业态的时代背景为瑶族织绣破局新生提供设想与实践的可能。

图为调研团队到达之日金秀瑶族自治县当地现状。张婷 供图

庞伊蔓老师耐心地向调研团队介绍瑶族织绣技艺的工序,她表示,瑶族织绣技艺的工序根据织绣花纹的不同也有所差异,甚至所用到的工具也有不同。庞伊蔓老师以一件衣服为例,一边展示衣服,一边介绍到:花与花之间有不同的纹路,工序一般就不同;十字绣工艺运用时并非直接打岔,而是扣绣;甚至,在同一个图案中也会有不同的绣法穿插着。目光伴随着庞伊蔓老师的演示,团队成员也再次意识到,瑶族织绣技艺的“精”与“杂”决定了其传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的。

图为调研团队与非遗传承人庞伊蔓老师进行访谈。张婷 供图

在谈及瑶族织绣的传承之时,庞伊蔓老师深表叹惜。庞伊蔓老师告诉调研团队,瑶族织绣技艺能够传承下来已是不易,若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将是一项不容小觑的挑战。据了解,庞伊蔓老师开展了瑶族织绣技艺培训班,但效果并不出彩,原因主要在于大多数人对此项技艺缺乏兴趣,传承群体的年龄也多集中在40岁以上,基本没有年轻人愿意学习。

图为调研团队向非遗传承人庞伊蔓老师了解瑶族织绣培训班。赵慧 供图

调研团队向庞伊蔓老师提及旅游新业态与瑶绣融合的可能性,她表示道阻且长,受交通与知名度等因素影响,金秀当地的旅游市场发展具有一定局限性。此外,受工艺影响,瑶族织绣的花纹要想实现创新,靠近国潮,难度并不小。创新的成品和款式都需要经过时间的长久酝酿,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而工艺的提升便意味着价格的上涨,一定程度上也将减少游客的消费需求。可见,旅游新业态与瑶族织绣的融合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与挑战,调研团队仍需不断探索尝试。

图为瑶族织绣屋。黄梅熙 供图

此次社会实践调研活动,“金绣前程”瑶族织绣调研团队重点采访了瑶族织绣非遗传承人庞伊蔓老师,目光重点聚焦于瑶族织绣技艺的流程、旅游新业态与瑶族织绣的融合、瑶族织绣如何创新。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调研实践中,团队成员深知助力瑶族织绣创新传承任重道远,后续,调研团队也将查阅更多文献资料,为瑶族织绣的传承与发展挖掘更多可能性,在知行合一中历练成长,为助力乡村振兴与文化自信深入祖国大地、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调研团队与非遗传承人庞伊蔓老师合影。黄梅熙 供图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张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婷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696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