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2月8日讯 (通讯员 潘泽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红松籽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的经济林产品,其采摘效率直接影响到林农的收入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传统的红松塔采摘方式依赖人工,效率低、成本高,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绿松创客研究团决定以“基于无人机平台的空中柔性采摘机械臂改良”为核心课题,探索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提升采摘效率。
为此绿松创客研究团成员们设计了一份详尽的《红松籽产业调研问卷》。这份问卷调查了红松果的分布、采摘现状、市场需求等多个维度。通过它,成员们希望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红松籽产业的现状,并为机械臂的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图为产业调查问卷首页
鹤立林业局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的红松籽生产基地,其产业发展现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近日,绿松创客研究团成员们前往林业局与负责人进行了座谈,详细了解了红松籽产业的整体情况,包括种植规模、采摘方式、市场销售以及面临的困难等。
座谈会上,林业局负责人对研究团成员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当前红松籽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采摘效率低下和劳动力短缺,机械臂技术的引入有望为产业带来新的突破。随后,负责人认真填写了调研问卷,并提供了大量宝贵的一手数据。通过这次座谈,成员们深刻认识到红松籽产业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机械臂的设计与改良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关乎林农生计和产业未来的大事。
图为研究团成员与林业局负责人的合影
次日,研究团前往鹤立林场,对无人机空中平台的性能进行了实地测试。无人机技术作为机械臂改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性、操控精度和负载能力直接影响到机械臂的实际应用效果。
测试结果显示,无人机在空中平台的稳定性方面表现优异,但在复杂地形下的操控精度仍需进一步提升。他们记录了无人机在不同风速、不同高度下的表现,并拍摄了大量图片资料,以便后续分析。这些数据将为机械臂的改良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图为正在进行实地测试的空中柔性机械臂采摘系统
通过这次实践,绿松创客研究团不仅深入了解了红松籽产业的现状和需求,也在实践中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员们计划在完成机械臂的初步设计,并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原型机后再次前往鹤立林场,实地测试改良后的机械臂效果。他们希望通过不断的优化和迭代,最终开发出一款适用于红松果采摘的高效机械臂,为红松籽产业的现代化发展与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文|潘泽邦、姜博洋、屠梓展
图|姜博洋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潘泽邦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潘泽邦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