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2月4日讯(通讯员 罗泽延 杨洋)“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浓浓的乡愁。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乡村的年味是否还如记忆中那般浓郁?各地的年俗又有着怎样独特的魅力?一群年轻人带着这些疑问,踏上了“心向山野,寻味中国年”的实践之旅,他们走进不同地区的乡村,探寻那些深藏在山野之间、街巷之中的年味,跟随他们的脚步,一同开启这场年味探寻之旅。
图为春节写春联公益活动
各地年俗大赏:品味别样“年滋味”
安徽:岁末烟火中的超市年味与文化传承
安徽组深入宿州、淮北、阜阳等地的城镇乡村。临近春节,超市里满是年的气息。生鲜区的食材鲜嫩诱人,猪肉、韭菜、白菜为成为饺子馅料暗暗“较劲”;调料区香料芬芳,生抽、老抽、蚝油等待为美食赋予灵魂。人们购物车里堆满年货,欢声笑语不断。 除了超市的热闹,安徽的年俗文化传承也别具特色。在皖北,回家过年是人们心中最重要的事,游子们克服春运困难也要返乡团聚。皖南地区,写春联、做粿等活动代代相传,承载着家族记忆;皖中合肥周边,一家人炸圆子,寓意团圆,强化着人们的文化认同。
图为刚出锅的炸肉丸
图为组员家中的年夜饭
山西:传统民俗中的年味盛宴
山西组深入探究山西乡村庙会、文艺演出等庆祝活动。在前期,他们通过网络、图书馆查阅资料,了解山西传统过年习俗的历史渊源。实践过程中,成员们参与了庙会、社火、打铁花等民俗表演。吕梁地区的舞狮舞龙,演员们配合默契,展现出传统文化的魅力;图为舞龙打铁花
高平司徒小镇的打铁花如烟花绽放,泽州鼓书说唱相间,都让人们感受到山西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此外,山西组还动手制作了饺子、花馍和炸带鱼等特色美食,体验美食制作乐趣的同时,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在调查中发现,线上经济为家乡产品打开了广阔市场,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乡村商业形态,传统集市的热闹氛围有所减少。
山东:传统习俗与现代调研结合
山东组深入走访当地居民,记录了临沂地区放鞭炮、贴春联、蒸年糕、做豆腐、捏面人等过年习俗,这些习俗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同时,他们通过线上线下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线上问卷涵盖个人基本信息、过年方式等方面,借助社交媒体广泛发放;线下在城市社区、乡村村落发放问卷,与居民深入交谈。通过调研,他们感受到各地区过年的浓厚氛围和丰富习俗,也注意到传统习俗在时代发展中的变迁。
图为山东组走访居民
江苏连云港:特色美食传递温暖年味
连云港组聚焦当地美食文化和年轻人对家乡年俗文化的看法。小组成员拍摄了豆腐卷、萝卜丸、饺子等特色美食的制作过程。豆腐卷寓意着将财富、幸福卷入新的一年,成员们向手艺人和家人学习制作方法,还将饺子分享给邻居、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传递春节的温暖。图为实践组员分享食物 通过线上线下问卷调查发现,多数人春节归乡的归属感上升,家乡的春节集体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家的热闹与温暖。而且,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连云港的年味越来越浓,越来越多人愿意回老家过年。
江苏扬州: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年俗画卷
图为扬州的舞龙
承载着“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独特年节传统。从“送灶神”的虔诚祈愿到“打社火”的喧腾欢庆,从“蒸年馒”的烟火氤氲到“挑花担”的轻盈舞步,这些习俗如同一串串文化密码,编织成扬州人血脉中的集体记忆。 但随着年轻一代向城市迁徙,许多传统年俗正面临断层的危机。就像一位在扬州广陵区打工的村民叹息的那样:“儿子觉得舞龙太土,宁可在家刷手机。”这样的矛盾并非个例,却也催生了游子们对乡土文化的反思与回归。于是,“心向山野,寻味中国年”活动应运而生,深入扬州市郊的仪征、高邮、江都等地,通过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与问卷调查,探索传统年俗在当代的生存逻辑,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在江都区吴桥镇,村民与非遗传承人共同策划的“新春灯会”令人眼前一亮。荷花灯用本地蒲草做骨架,融入现代美学和环保理念,夜幕下花灯漂流,如梦如幻。图为“光影扬州”
“光影扬州”多媒体演出借助3D投影技术,将剪纸作品生动呈现在百年宗祠白墙上,让传统艺术焕发生机。 在饮食方面,扬州年菜有着重要地位。仪征月塘镇的“三丁包子”和“风鹅”制作讲究,如今通过电商平台,扬州年味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高邮临泽镇的“老鹅合作社”设计的“非遗礼盒”在电商平台销量可观,让扬州年味成为传递情感的载体。
传承路上的挑战与希望 在这场寻味之旅中,各地都遇到了一些挑战。部分地区传统年俗面临传承难题,如扬州市邗江区方巷镇舞龙队青黄不接,年轻人觉得训练辛苦,不如打工挣钱。还有电商产品同质化问题,缺乏文化内涵。 但大家也积极寻找解决办法。邗江区尝试“非遗学分制”,与高校合作,吸引青年参与民俗活动;各地也在探索建立区域品牌认证体系,提升产品附加值。
展望未来,实践团队有着诸多规划。教育渗透方面,与高校合作开发年俗研学课程,让文化根脉深植童心;文旅融合方面,设计主题旅游线路,打造沉浸式文化消费场景;数字赋能方面,搭建“云上年俗博物馆”,培养村民数字化传播能力。本次“心向山野,寻味中国年”活动,看到了各地乡村独特的年俗文化,也看到了大家为传承和弘扬这些文化所做出的努力。春节的年味,不仅是美食的香气、热闹的庆典,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希望这些年俗文化能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在浓浓的年味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温暖与归属感。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罗泽延 杨洋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罗泽延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