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9月24日讯(通讯员 陈锦璇)2024年7月12日至16日,为探寻博物馆对传播区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的积极作用,深入感悟泉州海洋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当代价值,为传承和弘扬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和海洋文化贡献中国海大学子力量,中国海洋大学溯源“海上丝绸之路”——泉州涉海类博物馆对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用实践调研团在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团委书记张婧的带领下走进中国海洋古城泉州,开展为期五天的古城海洋文明深度探寻之旅,在问访博物馆、走进学校、深入社区、问卷发放和深度访谈中探寻泉州这座古城丰富繁荣的海洋文明历史,解锁博物馆在文化传播中的“流量密码”。

一、博物馆探访:历史的回响与现代的对话

调研团分别探访世茂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泉之路的发展历程,探索泉州涉海类博物馆如何实现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海洋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注入新的州博物馆、泉州南外宗正司遗址陈列馆,深入学习了泉州古城的历史文化与海上丝绸活力。

在世茂海上丝绸博物馆中,博物馆从美食、香料、乐器、文字等多角度,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展现了丝绸之路上的新型贸易与文化交流。古老的海丝文化与现代AI科技完美融合,艺术与文化情怀在此碰撞,让实践队员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泉州海洋文明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则展示了泉州作为古代“东方第一大港”的辉煌历史,并再现了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泉州清净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博物馆讲解平台特邀签约老师洪涌的讲解下,队员们通过丰富的实物和文献资料,深入了解了泉州与世界各地的交通往来和贸易交流,领悟“和平友谊,文明对话;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深刻内涵。

图1 实践队倾听泉州清净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博物馆讲解平台特邀签约老师洪涌讲解

为了能够更进一步理解海上丝绸之路与海洋文化之于泉州的影响,调研团又踏入了泉州博物馆,品味泉州古城的历史和闽南文化的魅力。馆内沉浸式的陈设和布置引人入胜,仿佛游览者也参与了文化讲述的过程,让队员们进一步深入学习泉州市的历史和文化。

最后一站,实践队来到了泉州南外宗正司遗址陈列馆。泉州南外宗遗址陈列馆负责人、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申遗中心副主任苏志明先生与队员们进行亲切而深入的交流。跟随苏主任的脚步,队员们在遗址和馆内展示的文物中,感受到了古代海洋文化与宗族社会的紧密联系。

二、深度采访:洞悉文化传承脉络

在几天的实践里,调研团先后采访了博物馆志愿者张绍芳、黎明大学王教授、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申遗中心副主任苏志明,从多个角度、更深层次了解泉州各大博物馆,获取更全面、深入的第一手资料。在与他们的对话中,队员们不仅了解到了泉州市的各大博物馆为生动地将文化遗产呈现给大众所作出的诸多努力,如开展妙趣横生的特色实践研学社教活动,结合VR等现代科技开发的前沿“云”看展等形式,积极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青年是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主力军,也是带动世界文化交流互鉴、互通有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力军,我们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加入到传承保护文化遗产的活动中来。”这是苏志明对青年构建世界海洋文化传播平台的深切期望。

图2 实践队与世茂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志愿者王绍芳交流

图3 实践队与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申遗中心副主任苏志明交流

三、走进学校与社区:文化的传播、发展与教育

为调研泉州涉海类博物馆对学生群体、社区居民和外来游客的教育宣传、文化传承和提升文化自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调研团走进福建省泉州市实验中学、华侨大学、黎明大学等多所学校,深入刺桐公园、西湖公园、泉州西街等社区,以及各博物馆出入口发放问卷调查,针对学生、居民、游客三个群体设置三份问卷,每份问卷包含教育背景、参观时长、参观收获、参观方式、职业、博物馆特色、居住地、博物馆访问情况、参观目的等多个维度的问题,共发放问卷600份,实收有效问卷572份。

数据显示,曾参观博物馆的人群中学生群体占比高达64.81%,这突显了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学生群体占总访客的51.85%,有力证明了博物馆在高等教育中的吸引力和教育价值。同时,超过85%的访客表示通过参观博物馆深入了解了历史,拓宽了知识面,海洋历史文化和生态多样性是访客最为认可的博物馆特色,分别占比81.48%和74.07%,这无不凸显了博物馆在文化传播中的核心作用。调研团还对游客居住地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外来游客中沿海城市居民占比较高,这可能与他们对海洋文化的天然亲近感有关。

从调查结果中,调研团看到了泉州涉海类博物馆在教育传播领域的积极成效,尤其是在启迪年轻一代的智慧方面。此外,海洋历史文化的传扬也在悄然间加深了公众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和区域归属感。

图4 实践队在福建省泉州市实验中学与同学们交流调研

四、风过山海:在青岛续写交流新篇

8月17日,实践队走进青岛市民俗博物馆和奥帆博物馆,体验青岛海洋文化的独特气质,对比两个海洋城市涉海类博物馆对文化的“两创”作用。

图5青岛市民俗博物馆内非遗展览和手工制作区

实践队与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青岛市民俗博物馆专家杨易女士进行了访谈,她指出,博物馆要能够贴合民众的生活,引起共鸣,才能更好地发挥科普教育作用。这也是青岛市民俗博物馆坚持以非遗手工体验为特色的重要原因。

图6实践队与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青岛市民俗博物馆专家杨易交流

在奥帆博物馆,实践队体验到海洋文化青春活力的一面。现代帆船运动、帆船设计,在充满浓浓未来感、科技感的模型、投影加持下给人以惊奇的感受。

图7 奥帆博物馆帆船设计展区

调研团认识到,泉州的海洋文化历史悠久,以文化遗产的形式展现古代港口的繁华,是为“守成”;而青岛作为现代化港口城市,其海洋文化跟随新中国的发展脚步不断丰富其内涵,更显“开拓”。两个城市的海洋文化和城市气质虽然大有不同,但都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海洋情怀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展望未来:青春力量,扬帆海洋文化

在此次调研实践中,调研团深入学习了古代闽南人向海而生、向海图强的精神和意志,意识到了海洋类博物馆的创新设计与现代科技对海洋文化宣传的大力促进作用,更体会到谋海济国、传承发扬海洋历史文化是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在与居民和专业人士的交流中,队员们在一次次对话与碰撞中增长了见识,磨练了本领,从初来乍到的迷茫羞涩逐渐蜕变为勇于探索的海洋使者。这些经历将成为他们未来学习和生活中的宝贵财富。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泉州之行,不仅是对泉州海洋文化的一次深刻解读,更是青年学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的生动实践。”本次实践调研团团长、中国海大地学院团委书记张婧总结时如是说。她期望同学们能肩负起海洋强国的神圣使命,奋斗在海洋文化研究与传播的最前沿,努力贡献中国海大学子的智慧与力量。

图 7实践队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合照


来源:大学生云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锦璇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3084 赞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