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9月4日讯(通讯员 杨丹 张宁)在追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绿色科技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为响应科技助农号召,贯彻落实“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8月1日-8月1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赴杨凌科技支农实践团秉承合作、服务、创新的实践目标,于陕西省杨凌区揉谷镇石家村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深入访谈,深入了解杨凌区秸秆还田利用现状,借助于西农专业特色,以秸秆发酵制成的天然有机肥技术为该村农户提供技术帮扶,在积极推广宣传特色优势产业的同时解决秸秆还田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创新方案,助力乡村振兴。
石家村位于陕西省杨凌区揉谷镇,该地区积极响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号召,实施了秸秆还田技术。秸秆还田作为典型的农业生态工程措施,是农业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团队成员在当地村民的引导下,深入村庄走访调研,对石家村秸秆还田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在对农户进行挨家挨户的走访中,团队成员按照先前准备的重点调研问题,与农户们积极交流讨论,全面了解当地农作物秸秆处理方式及存在的问题,包括农作物秸秆处理方式、综合利用情况以及种植情况等,并分析了目前现存的问题和解决困境,也为团队后续的项目完善提供了思路方向。
图为团队成员前往石家村调研。杨丹 供图
团队成员了解到,除了焚烧外,当地农户还采用秸秆还田、秸秆燃料化、饲料化等方式进行处理。传统的焚烧方式加剧了空气污染,而秸秆还田的效率较低,成本稍高,难以满足农作物高产、高效的需要,因此,当地需要推广新型绿色高效的秸秆处理技术,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逐步实现秸秆零排放。为此,团队成员积极探讨,希望能寻找一条让秸秆得到正确处理的方法技术,打破传统秸秆利用壁垒,开发出环境友好型,利用充足型,可将秸秆变废为宝型的新型秸秆利用技术。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农户。杨丹 供图
在走访农户时,团队成员听到了许多积极的声音。“以前我们都是把秸秆烧了,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一位村民张大爷感慨地说,“现在政府推广秸秆还田,还给了我们补贴和技术指导,我们种地的积极性更高了。”许多农户表示,秸秆还田后,土壤变得更加疏松肥沃,作物产量和品质都有所提高。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石家村农田。杨丹 供图
在分析并总结所得问题后,团队召开了一场针对性的讨论会,以解决农户对于秸秆综合利用方面的实际问题。团队各成员积极分享在调研中获得的相关信息,提出最适用农户们解决现阶段问题的方案建议。随后,团队成员向农户介绍推广了秸秆发酵有机肥技术与秸秆代料栽培香菇技术,为其提供应用和修改建议,并且有针对地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帮助农户掌握秸秆发酵有机肥和代料栽培香菇的技术要领和操作规程,提高农户的技术水平。同时,团队成员展示了秸秆发酵有机肥和代料栽培香菇技术的效果和应用前景,希望吸引更多农户使用这些技术,助力当地乡村振兴。
理论离不开实际,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团队成员在石家村调研中将科学原理与实践结合,积极探讨秸秆有效处理方案的可行性,开展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在实践中感悟秸秆还田的重要性及秸秆有效处理对石家村生态建设做出的突出贡献,助力当地生态恢复。
“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百姓们分忧。”参加实践的队员分享了自己的收获与感悟。秸秆还田调研帮扶实践活动,不仅是科技与农业的结合,更是青年学子投身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团队成员秉承“诚朴勇毅”的校训精神,为石家村带来了绿色科技的春风,助力当地农业转型升级,同时也为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了可贵的平台和经验。同时,实践团队将组织云课堂,总结实践成果,将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实际动力,让科技成为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书写属于新时代的“三农”篇章。
经过十几天调研后,实践成员杨丹最大的感悟便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需要深入研究。她告诉记者,希望通过这次调查,能够深入了解杨凌区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的经验做法和存在的不足,通过西农学子研究的新型秸秆还田技术,改善当前秸秆利用的不足之处,并通过秸秆还田赋能农产品培育,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大学生云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侯青云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