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9月2日讯(通讯员 吕欣妍)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守护工作,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王小华教授的带领下,心缘阿坝实践队于7月中上旬远赴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心缘阿坝实践队以正确认识自我与他人为主线,为当地学生精心设置了为期7天半的课程与活动。课程涉及主题广泛,既包括情绪调适,压力、目标与时间管理,自我探索,人际沟通等较为常规的课程,也创造性地尝试了青春期科普、校园欺凌、性别教育、死亡教育等具有突破性的课程。同时,课程以贴近茂县当地学生生活的经历作为切入点,结合当地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明确了具体的课程核心如消极情绪的功能性、以成长型思维看待未知、记忆5大方法、区分事实和观点、撕掉性别标签、识别他人的微表情、目标管理、打破思维定势、提升注意力、生涯探索、建立自信心等。课程设置也兼顾专业性与趣味性,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采用递进式难度的讲解与活动构建了内容丰富又生动有趣的心理健康课程,让同学逐步了解、辨析、运用核心知识点,充分体会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

表 1 心缘阿坝实践项目课程设置心缘阿坝实践队供表

*紫色为心理健康课,绿色为文化课,黄色为素质拓展课

考虑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为多民族融合地区,心缘阿坝实践队还在课程中添加了文化课。实践队的成员们带领同学从《逃出大英博物馆》鉴赏具有历史底蕴的丰富藏品,了解每件藏品背后的历史故事;从古今诗歌和汉字演变中体验中华千年文化魅力,并以互动式的活动创造属于同学自己的拼贴诗和汉字;从藏族的地理环境、建筑、服饰、信仰和历史全方位了解藏族文化;从古蜀遗址探索古蜀文明和辉煌与神秘,以三星堆的青铜奇迹和金沙的惊世发现领略古蜀的变迁和社会发展,感受古蜀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力以及中原与蜀地之间的文化连接。

实践队成员还利用在校学习的辩论、绘画、即兴戏剧、团体辅导等知识为同学们带去了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辩论场上唇枪舌剑,围绕老师应该是温柔的还是严厉的这一辩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双方遵守辩论规则,观点有理有据,还现学现用了课上教授的知识;绘画课上奇思妙想,你画我猜不仅是对同学们绘画能力的考验,还是小组成员心有灵犀的比拼;即兴戏剧与团体辅导中富有想象力的创作充满惊喜和新鲜感,同学们乐在其中,积极参与,共同创造了美好的新奇体验。

此外,在每天课程结束之后,实践队还会举办朋辈夜话活动,和同学们一起回顾一天的课程内容,并带领学生在实践队自己设计的日记本中写下课堂收获、每日三好、心情记录、想和老师们说的话等内容,为他们短暂的7天生活留下印记。在夜话的过程中实践队成员还有机会与单独的同学更深入地交流,使得双方都能够更加了解彼此,并用自己的经历和见识让当地学生们了解了不同的生活和思想。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心缘阿坝实践队的努力和付出不仅仅体现在课堂和活动之中,更体现在课下老师和队员的不断磨课和开会中。在抵达茂县之前,实践队的成员们就已经分组开展了两次磨课并举行了见面会、动员会、组长会议等多次会议。抵达茂县后,老师与成员们又进行了多次磨课,并结合课上同学们的实际情境不断进行调整,形成了一套贴合当地学生认知能力与学习生活状况的系列课程。在每天课程结束后,老师和队员都会自发地举行总结会,分享自己看到的某个同学的变化或者和同学互动的暖心瞬间,同时给当天上课的同学给予反馈,共同学习优秀的地方,也共同探讨、改进不足的地方,将课程内容、纪律管理、暖心关照等做得越来越好。

图 1 成员课后在教室开总结会 心缘阿坝实践队供图

为更深入地了解当地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在当地机构、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积极配合下,心缘阿坝实践队开展了一系列地调研活动。收集了教师、家长、学生多方问卷,详细了解了当地心理健康资源、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等情况,并陆续生成相关成果报告。

在空余时间,实践队还体验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成员们品尝了当地特色的火锅、串串、牦牛肉暖锅、地道川菜等美食,体验了当地极具民族风情的舞蹈,欣赏了当地的民族服饰。当地的风俗深深吸引着实践队的成员们,也让成员们感受和学习了羌族、藏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魅力!

短短7天半,实践队的老师和成员们与当地学生已经建立了深厚的连接。结营后,实践队成员都纷纷表示不舍,并期待下次的相见。(供稿心缘阿坝实践队队员高淳铂)

图2实践队成员与学生大合影 心缘阿坝实践队供图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心缘阿坝实践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吕欣妍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513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