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9日讯(通讯员 刘鑫悦)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西藏民族大学雪域推普团于2024年暑期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那曲市、昌都市、林芝市等地多个下属的乡村地区开展了一系列以推广普通话为核心的社会实践活动,希望能通过语言的力量,深入了解乡村发展现状,探索乡村振兴之路,同时传承雪域高原的优秀文化,促进乡村政策宣传、教育提升、文化推广、卫生环保等全面发展。
一、普通话桥梁,连接心与心的距离
在日喀则市卡若村,实践团成员们来到村委会,针对村民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政策普及及普通话推广活动。通过深入访谈、农牧考察和政策宣讲,不仅在生活日常中提高了村民们的普通话水平,还搭建起了一座座心与心沟通的桥梁。普通话的普及,让村民们能够更顺畅地获取信息、表达自己,增强了他们与外界交流的信心和能力。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与村民进行访谈
在昌都市江达县,实践团成员们将普通话推广与民族文化传承相结合,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组织学生用普通话讲述民族故事,不仅让学生们感受到了普通话的魅力,也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此外,团队成员还引导学生们制作藏汉双语手抄报和双语书法,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进行普通话宣讲
二、红色传承,普通话讲述革命故事
在昌都市岗托镇,实践团成员们结合当地红色教育资源,开展了普通话推广与红色教育相结合的活动。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聆听革命故事、用普通话朗诵红色经典等方式,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爱国精神,也进一步增强了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普通话成为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工具。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参观红色教育基地
三、文化传承,普通话添彩雪域高原
实践团成员还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积极参与了非遗的宣传与推广。在昌都市江达县卡贡乡易地搬迁安置点文化产业基地,“俊索智桑藏药香”制作技艺传承人为团队成员详细介绍了合作社的运作和发展。在日喀则市卡若村,团队成员深入体验了传统藏式手工艺氆氇的制作过程,并亲眼见证了藏靴的制作技艺。在那曲市普叶村,团队成员还尝试了传统藏棋并制作视频发布在抖音等平台。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展现了雪域高原的独特魅力,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实地调研并线上推广,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表示将积极投身到这一事业中去。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尝试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棋
四、教育赋能,普通话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在那曲市嘉黎县中学,实践团成员们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数学科普讲座,全程使用普通话进行授课。通过生动的生活案例和数学谜语,激发了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同时,团队成员还通过“心手相连”书信传情活动,鼓励藏族学生们用普通话书写自己的梦想和期望,搭建起与内地汉族同学沟通的桥梁。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普通话水平,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举办数学科普讲座
在那曲市普叶村桑前小学,团队成员在嘉黎镇普叶村桑前小学使用普通话举办了一场融合科学探索与民族团结精神培养的活动。成员指导学生们制作小火箭与空气动能小飞机,激发科学兴趣。随后引导学生制作民族团结挂饰,增进题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与尊重。最后,团队成员随学生共同进行了一场特殊的升旗仪式。希望能够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民族团结意识与爱国意识。
图为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积极举手
五、环保风尚,普通话共筑美好家园
实践团队还利用普通话的桥梁作用,促进了卫生环保知识的跨文化传播。在嘉黎镇小学,实践团精心策划了一场环保科普盛宴。通过环保知识宣讲、垃圾分类知识竞赛和洗手操教学,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掌握了环保知识,增强了个人卫生意识。孩子们积极参与,争相展示自己学到的垃圾分类技巧与洗手操学习成果。这场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学会了如何保护环境,更激发了他们成为环保小卫士的热情。
图为实践团队举办卫生环保知识讲座
此次“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语言推广的生动实践,更是一次文化传承、教育赋能和民族团结的深刻体验。通过普通话的普及和应用,实践团成员们为乡村地区带去了知识与欢乐,激发了村民们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展望未来,西藏民族大学雪域推普团将继续秉承“爱国、兴藏、笃学、敬业”的校训精神,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战略中去,为雪域高原的繁荣发展贡献青春力量。期待更多青年能够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来,用普通话这座桥梁连接起城乡的每一个角落,共同绘制出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来源:西藏民族大学“雪域推普团”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刘鑫悦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鑫悦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