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8日讯(通讯员 冷蔼媛 李江川)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少数民族环境保护政策,切实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与民族文化传承,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微光成炬”社会实践团队于2024年8月4日踏上了前往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安多藏族和嘉绒藏族村寨的旅程,近距离感受两种不同藏族风情与民族地区的文化特色,并深入了解当地的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
在中华民族的多彩文化中,藏族以其独特的风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安多藏族和嘉绒藏族是中国藏族文化中两个独具特色的分支,它们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广袤高原上,安多藏族以高原牧业著称,而嘉绒藏族则以农耕文化和建筑艺术闻名。他们各自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特色,饱含着对自然和传统的深厚尊重。
上午八时,团队成员前往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藏族特色村寨,近距离观察藏族民居的建筑艺术,感受其独特的居住文化和生活方式。一座座错落有致的藏族民居,以石木结构为主,外墙厚实,屋顶平坦,便于晾晒粮食和草料,这也是村民们夏日夜晚聚会、观星的绝佳场所。接着,团队成员跟随当地居民多杰走进屋内,室内装饰色彩斑斓,墙面上挂着色彩鲜艳的唐卡,描绘着佛教故事和藏族神话:这些唐卡不仅是宗教信仰的象征,也是藏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臧家民居中的家具多以手工雕刻为主,线条流畅、细节精致,家具上常见的图案包括吉祥八宝、莲花、云纹等,这些图案不仅美观,也富含吉祥和祈福的寓意,反映出藏族人民对美的追求和生活的热爱。
图为藏寨外观
近年来,为响应国家绿色环保的号召,保护和恢复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区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保护与修复。多杰告诉团队成员:“以前大家都养殖牦牛,后来退牧还草,我们开始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政府和专家指导我们如何科学放牧,避免过度放牧对草地造成破坏”。队长刘嘉悦与当地从事相关产业的居民深入交流得知,当地政府在退牧还草政策的指导下和部分村民一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合理规划放牧区域,控制放牧强度,以减轻对草地的压力。此外,当地居民还通过种植适宜的草种,促进草地的自然恢复。团队注意到,退牧还草政策的实施不仅改善了草原的生态环境,还促进了当地牦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优化牦牛养殖结构,提高养殖效率,牧民们减少了对草原资源的依赖,同时也提高了牦牛产品的质量和市竞争力。
图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草原景观
在实地考察中,团队成员观察到草原上植被覆盖度的增加,以及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恢复,这些都是退牧还草政策成效的直观体现。“这里的每一座建筑,每一片草原,都讲述着藏族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团队成员张雨欣感叹道。村民们还提到,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当地的气候条件也有所好转,比如降雨量的增加,这对于农业生产和草原生态都是有益的。
通过此次实地调研、交流和考察,团队成员对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区的民族文化与绿色生态政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生态保护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文化的保护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紧密相连,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地区发展的坚实基础。“微光成炬”社会实践团队将继续致力于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的研究与实践,为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团队成员们坚信,通过科学规划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可以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冷蔼媛 李江川
声明:未经大学生云报或相关权益人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张馨文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