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7日讯(通讯员 杨松)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为人民守住了净土,为社会带来了安宁。以进一步推动法治宣传教育为目标,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法治春风,助力乡兴”普法宣讲团在法学院老师董文泉、陈鑫鑫的指导下,由学生胡艳茹带队,学生许浩洋、郝缘缘、于咏冀、杨松、张娇、李瑞杉、孟喆共同参与,积极投入到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团成员们去到鸭绿江断桥、抗美援朝纪念馆、庄河万达广场、徐岭中心敬老院等多地,通过系统参观学习、问卷调查、发放传单、拜访居民、举行宣讲等多种方式,将法律知识和法治精神带到群众之中。
图为团队成员于校园出征合照 供图:郝缘缘
一、传递尊老美德,守护“夕阳”权益
7月5日,“法治春风,助力乡兴”普法宣讲团首先前往了庄河市徐岭中心敬老院。在工作人员的热情带领下,队员们先给在院的老人带去诚挚问候。随后,团队成员分组行动,部分成员与老人们互动聊天,倾听他们的故事和心声,给予老人所需的陪伴。另一部分则发挥法学专业所学,进行法律知识宣讲,用质朴的语言向老人们普及一些实用反诈知识,并且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答疑解惑。
老年人是家庭的主心骨,也是社会的财富,让所有老年人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是社会公民的一致追求。此次敬老院普法活动有效地帮助了老人们提高法律意识,同时增强了海华学子关爱社会的责任感。活动之后,成员们纷纷表示个人价值得到进一步认同,并将继续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图为团队成员与徐岭中心敬老院负责人合照 供图:张娇
二、普法走进商圈,守法深入民心
7月6日,宣讲团以“增强个体工商户和消费群众的法治观念”为目标,去到了人流量较大、消费者较集中的庄河市万达广场。在这里,成员们通过发放画册、知识问答等形式,为商场内过往群众普及了作为消费者和劳动者在日常生活中常见法律纠纷及解决方法。
为了扩大活动影响,加强活动号召力。7月7日,宣讲团内部分成员去到了丹东市安东老街。在新思潮与旧文化的碰撞中,成员们深刻体会到当今中国的快速发展,表示更加意识到在新时代该有的责任与担当。成员们积极向群众们传发提前准备好的法律知识小海报,在街道小舞台上分享生活中遇到难题时常用的法律救济方法。此外,成员们通过与居民们进行深入交流,针对居民们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建议,赢得大家的称赞。
图为团队成员向丹东街道居民科普法律知识 供图:李瑞杉
三、江畔寻根筑梦,馆中赓续精神
7月8日,宣讲团成员结合红色城市丹东的旅游特点,前往丹东市鸭绿江断桥。成员们先在鸭绿江断桥进行参观,在亲眼目睹了桥体饱经沧桑却仍巍然屹立的面貌后,成员们都为抗美援朝中那份跨越漫长岁月的坚韧精神与不屈意志所动容。参观完毕,成员们在江畔积极开展有关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法律宣传。
7月9日,宣讲团成员前往抗美援朝纪念馆,通过参观学习各个展厅丰富的展品和详实的资料、观看纪录片等形式缅怀英勇无畏的志愿军战士,更加深入地了解抗美援朝历史。在中国这片神圣土地上,英雄的事迹永远闪耀着光芒。参观过程中,成员们纷纷表示:广大青年应怀揣着对先烈的钦佩与敬仰,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砥砺践行。
图为团队成员在抗美援朝纪念馆前合照 供图:胡艳茹
四、成员广布星火,聚凝不灭之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宣讲团成员们认为,个人的力量虽然渺小,但众木成林,众山成川。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在7月20日至27日期间,各宣讲团成员进行了个人实践。成员们根据家乡实际情况自主确定了不同的社会实践内容,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了多样的法治宣传,每一项实践服务都紧贴群众需求,力求为群众带去启发。图为团队成员在家乡向群众普法互动 供图:胡艳茹
国家的希望在青年,国家的命运在青年。未来中国要想在崭新的时代稳立潮头,青年人必须恪守其志,为国家担重任,为时代谋华章。对于成员们而言,这次“三下乡”活动不仅是一次难得的社会实践机会,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人生历练。他们也表示将在日后的生活里继续“守青年壮志,谋时代华章”。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杨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松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