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7日讯(通讯员 方馨雯)7月16日﹣7月18日,阳光学院设计学院赴闽中南沿海地区"三大渔女"民俗文化社会实践队深入泉州市蟳埔村、大岞村、莆田市湄洲岛,对当地文化传承、本地摄影师以及原住民进行人物访谈,了解这些传统文化背后的丰富文化与精神价值。
第一站,实践队成员来到了蟳埔村,找到了泉州市摄影家协会顾问、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陈敬聪老先生,在访谈的过程中,他告诉了在摄影镜头下,蟳蜅女所展现的坚韧、乐观的内涵。接着实践队成员抵达了蟳埔女聚居的蚵壳厝,在体验挖海蛎中亲身领略蟳埔女的朴素生活。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泉州本地摄影师陈敬聪先生进行访谈。
图为实践队成员体验挖海蛎。
第二站,实践队成员来到惠安县崇武镇大炸村,在惠安县旅游协会会长曾梅霞女士的带领下,来到她创办的惠女风情园。同时,实践队成员通过微信视频号进行线上直播,对曾梅霞女士进行采访,她不仅是惠女服饰的传承人,更是新时代女性,致力于推广惠女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传承人进行采访并体验惠安女服饰。
第三站,阳光学院设计学院赴闽中南沿海地区"三大渔女"民俗文化社会实践队来到莆田市湄洲岛,深入挖掘湄洲岛的传统服饰与人文风情,实践队成员通过与湄洲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深入交流,探究湄洲女独特发髻的深层含义,挖掘湄洲女精神的丰富内涵。借助视频宣传、文创设计等多种创新形式,致力于传播这一宝贵的非遗文化。相较于外在的造型美,更加关注的是这些湄洲女背后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因为这些故事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传递着文化的力量,更值得被世人所熟知和传颂。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当地人的负责人讨论历史文化
图为实践队成员体验湄洲女服饰。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方馨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方馨雯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