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学子访三亚,湖光潋滟映天涯;
哎岬湖畔风光好,绿水青山共入画。
访民意,察乡情,心系振兴,情怀激荡;
绘蓝图,满田野,丹心照映,春风永驻。
社会实践概述:乡村振兴的探路者
山川湖海遍访,乡村振兴践行
2024年8月,由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张云惠老师带领的“水美乡村”社会实践团队在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博后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调研。团队分派四名2022级本科生组成实地考察小队,深入红色基地和工程一线,对村民、游客和村干部开展问卷调查和人文访谈,传承红色精神,同时参与哎岬湖水质提升工程设计与施工,在施工现场观摩学习,在村内布设摊位向村民进行水环境改善科普宣讲。通过本次社会实践,同学们充分了解了博后村的发展现状,亲身体会到红色文化对地方干部群众的巨大鼓舞,以及当地水环境质量提升对特色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幸福指数的助益,深刻体悟一代代环境人的红色基因和绿色使命,让社会实践真正成为一堂生动的乡村振兴思政大课。
村民声音:走近博后村的心灵深处
近民聆声察意,访情问俗知心
在博后村村委会的协调和帮助下,小队先后对村委会干部和哎岬湖周围的居民进行了走访访谈和问卷调研。村干部董委员表示:“如今,博后村已完成雨污水管道铺设、道路硬板化等基础设施改造,游客中心、广场、湿地公园等工程建设,村容村貌有了极大变化,村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改善。”同时,村委会在博后村红色文化的宣传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路边随处可见刻有“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寄语的标识,其中最为重要的当数村中心哎岬湖畔的石碑,见证了这个昔日贫困村的小康之路。
哎岬湖是博后村的地标之一,在当地方言中,“哎岬”寓意着爱情与幸福,美好的寓意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带动了博后村旅游业、农业等绿色产业蓬勃发展。然而,曾经的哎岬湖由于地势低洼,村内生活污水、养殖废水汇聚于此,形成“臭水塘”。在与村委会干部的交谈中,小队师生对哎岬湖从“臭水塘”变身生态公园的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小队收集的居民调查问卷结果也充分体现了哎岬湖在村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76%的村民每天一次或多次去哎岬湖畔散步或钓鱼,99%的村民每周都会路过哎岬湖至少一次,66%的村民对哎岬湖的水环境现状表示满意,但仍有23%的居民表示哎岬湖“有时有一些臭味”,“希望尽快治理”,所有村民均表示如果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将会更加频繁地前往哎岬湖散步、晨练、钓鱼等,生活幸福指数也会更高。此外,多数民宿老板和大排档老板也表示,作为网红打卡点,哎岬湖水质的提升,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游客的入住率和游玩体验。
近年来,博后村大力发展特色民宿产业,是海南有名的“网红民宿村”。为了深切了解民宿产业的发展情况,小队对民宿老板们进行了系列采访,他们纷纷表示当地政府为了发展民宿产业,多次邀请行业专家组织学习交流会,帮助他们开阔眼界、学习经营理念和方法。渐渐地,70多家民宿就如火如荼地办起来了。“不是本地人,之前在很多城市都做过民宿,是几年前听闻三亚博后村支持发展特色民宿产业,就慕名前来办了这家民宿。”久居民宿老板如是说。
实地观摩:水质治理中的技术与智慧
观工验技学智,临境探巧悟道
8月15日下午,在张云惠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小队一同前往了哎岬湖施工现场,与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深入交流。施工现场总工李工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热情地向大家讲解了哎岬湖水质提升项目的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小组成员们也向施工人员描绘了该项目的设计理念和预期效果,大家都十分期待项目完工后,哎岬湖的水质提升效果。在观摩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李工耐心地向小队成员们讲解了勘测设备等现场工具的操作技巧,嘱咐了施工现场实际操作的注意事项,“学习十遍,不如实践一遍”李工如是说。随后,在吴工的指导帮助下,同学们还亲身参与到了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根据设计数据进行现场标定测量,提高了工程思维能力,积累了实践经验。“这与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有很大不同,现场施工的情况是多变的,设计需要根据实际灵活调整。”队长陈禹先如是说。
在与施工人员的互动交流中,小队成员们积极提问,虚心请教,展现出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对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和安全规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科普宣传:携手村民共建美好家园
传道施教扬德,倡环保善共行
在博后村村委会的支持和帮助下,实践小队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和海报的方式,以哎岬湖水质提升项目为例,向村民进行水环境质量提升技术科普宣传,以“小康不小康,关键靠老乡”的寄语为引,介绍哎岬湖黑臭水体治理历程和未来水质提升展望。村民纷纷表示十分期待下半年哎岬湖水质提升改造后的效果。“每晚都会去散步的,希望水质可以更好,环境可以更优美。”村民符某如是说。尤其是当同学们提到,本次水质提升项目为了进一步美化河湖景观,将在细雾喷淋增氧技术的基础上搭配夜景灯光秀,提高水质提升工程的观赏性,村民们纷纷表示,本次项目改造一定能继续提升哎岬湖的影响力,助力哎岬湖成为三亚热门打卡点。
本次宣讲历时2个多小时,现场气氛非常活跃,宣传摊位前来往村民络绎不绝。值得一提的是,也有很多小朋友跟随父母来到现场,同学们俯下身来,为小朋友们进行了一对一讲解,简洁生动的语言也激发了小朋友也对水环境保护的极大兴趣。
红色传承:共鉴乡村振兴新篇章
红迹引领振兴,玫香映照民心
8月16日,小队前往亚龙湾国际玫瑰谷展开调研。亚龙湾国际玫瑰谷是博后村乡村振兴的另一重心,其所建设的玫瑰风情小镇项目以“爱”为主题,以玫瑰文化为载体,以玫瑰产业为核心,是三亚地区的玫瑰产业基地。团队成员参观了玫瑰种植基地,向技术人员详细了解了关于种植技术的革新、以及灌溉系统的优化等关键环节,了解到玫瑰谷产业在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在亚龙湾国际玫瑰谷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红色文化的气息。“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重要论述,不仅被镌刻在玫瑰谷的展板上,更深深烙印在乡民们心中。团队在参观玫瑰谷的同时深刻体会到红色文化对博后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进一步理解了“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一重要论述的深远内涵。
博后村的红色文化历史悠久,传承至今。作为曾经的革命老区,博后村葬有在抗日战争中为国牺牲的烈士。团队成员怀着崇敬的心情踏入博后村烈士墓,瞻仰烈士遗迹,追忆革命艰楚。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同济大学本科生院、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三亚市吉阳区水务局、博后村村委会的大力支持,同学们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访谈交流、科普宣讲、参与水环境提升项目设计与现场施工等多种形式,完成了本次以“水美乡村助力三亚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在这次实践活动中,同学们不仅巩固了专业知识,学习了水质提升项目设计施工方法,提高了工程创新能力,增强了对本专业的理解和认同感,也深切领悟到红色文化的价值意蕴,收获颇丰。同学们纷纷表示未来将以革命精神为指引,以守护绿水青山为己任,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而奋斗。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李思越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思越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