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0日讯(通讯员 汪钰玲 荣语萱 张峻硕)2024年7月8日到12日,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多财铁山行实践队”前往重庆市大足区铁山镇开展了为期5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围绕大足区“一主两辅”铁山镇四大特色产业,对当地黑山羊养殖、中药材白芷种植及加工和“稻+渔”水产养殖情况深入田间和企业,进行了实地走访与调研。

图为铁山镇农业中心与实践队座谈。李佳谣 供图

政策引领上楼圈养,代际分明优育黑山羊

7月8日,实践队在铁山镇农业中心周林主任的带领下,探访了坐落于铁山镇双桥村的瑞丰黑山羊养殖基地。一群全身纯黑、耳朵细长的大足黑山羊,以它独有的魅力,引领着铁山镇村民走向致富路。在基地调研时,养殖负责人向实践队自豪地介绍:“与国内普遍一年一胎、一胎一羔的山羊相比,大足黑山羊平均两年三胎,每胎可产两到三只,最多一胎六只,繁殖能力强”。

为进一步提升养殖水平,基地积极响应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广“科技小院”的号召,创新性实施种羊上楼养殖模式,走出了一条科技引领、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子。目前,该基地已被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选定为教学科研基地,实现了企业与高校之间的深度合作与互利共赢。

步入基地内部,实践队员们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养殖区域被巧妙地设计为四层楼,每一层都根据山羊的不同种系进行了严格的分栏管理。公羊与母羊、不同代际的山羊被分别安置在不同的栏区内,有效避免了近亲繁殖的风险。更令人称奇的是,每一只山羊都佩戴着属于自己的“羊标身份证”——电子耳牌。这些耳牌颜色各异、易于区分,详细记录了山羊的代际信息和所属种系,为种羊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图为基地负责人向实践队介绍黑山羊养殖情况。李佳谣 供图   经过多年发展,铁山镇的黑山羊产业已实现由“小弱散”向“大强专”的华丽蜕变。截至2024年4月,全镇已培育出黑山羊龙头企业1家、微型企业及家庭农场103家、专业合作社9家会员1120户。现有规模养殖户达到了433户,其中建有市级种羊场1家、一二级扩繁场26户。全镇黑山羊存栏量高达2万只,年出栏量达到了2.8万只,年产值突破5000万元。

人才聚力中药企业,科技振兴白芷种植

7月9日上午,阳光正好。实践队迈进了重庆祥源中药集团的大门,开启了一段别开生面的探访之旅。

步入包装车间,一股浓郁纯正的中药香气充盈鼻息,队员们看到传统的人工操作仍占据主导地位,智能化转型的足迹尚浅。负责人解释道:“当前,我们正处于产业链的初加工阶段,此阶段工序相对基础,人工操作不仅能够有效控制成本,还能积极促进当地就业。”

图为车间工人包装中药材。李佳谣 供图

午后,北京市中医药协会负责人来到铁山镇,对中药材种植与加工进行了深入考察与指导。山路崎岖,抵达山顶,眼前豁然开朗,种植的白芷如同翠绿的织锦铺展在大地上,点点白花镶嵌其间,绘就一幅生动的田园诗画。

截至目前,铁山镇建立了12个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创新性地推行了“公司+合作社+种植户”的合作模式。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已突破11000亩,其中白芷种植面积高达8000亩,稻药轮作(川芎)面积达到2000亩,其他中药材面积1000亩,年交易量稳居4000吨以上,交易额突破亿元,产品远销河北、山东等全国各地。

“人无我有”差异化养殖,大足冬虾带来致富“钱景”

7月10日上午,实践队踏入了大足冬虾产区良种场的怀抱。穿过稻香四溢的田埂小径,可以看到一排排洁白的塑料桶整齐排列,内部满载充满活力的虾苗。

养殖负责人韩永琴向实践队员们介绍:“依托我们精心培育的虾苗,大足冬虾能够在寒冷的12月提前端上餐桌,比传统养殖周期缩短了两个多月。”据悉,大足冬虾比湖北量产大区还提前一个半月抢在春节前上市,价格能卖到80-150/斤。

图为实践队了解“冬虾”养殖情况。李佳谣 供图

下午,实践队随同镇农业中心迎接上级农业专家视察指导,专家对冬虾养殖中可能面临的近亲繁殖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建议政府发挥引导作用,携手企业与科研机构,共同开展控制变量实验,深化产学研用融合,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攻克这一技术难题,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繁殖基础。

铁山镇凭借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巧妙运用“冬春卖全国,夏秋品鲜虾”的差异化养殖,成功塑造了一个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大足冬虾”品牌。全镇小龙虾养殖规模达到10000亩,其中标准化示范养殖基地总面积达到4000亩。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荣语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荣语萱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72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