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0日讯(通讯员 邓春)西南科技大学制造学院本科生第三、第四党支部及西南科技大学“春末植松柏”社会实践团队走访中国共产党党员、国家级非遗沐川草龙第四代传承人之女-陈丽燕同志。
陈丽燕:四川乐山人,中共党员,人民教师,国家级非遗“沐川草龙”传承人陈焕彬之女,从小师从其父学习沐川草龙编扎技巧。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沐川草龙”非遗技艺进行应用创新,推广应用到草编灯具等文创产品之中。其立足本职岗位,积极致力于拓宽“沐川草龙”的传承覆盖面,引导并激励更多人参与到“沐川草龙”的传承与发展工作中来。
图为传承人陈丽燕正编织草龙。供图 邓春
迈入工作室,第一眼便是高悬于墙上,遒劲有力书写“沐川草龙”四个大字的作品。深邃浓厚的墨色,侧映着旁边的证书耀耀生辉,证书上嵌刻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草编·沐川草龙。环顾四周,墙上还悬挂着一幅幅沐川草龙表演现场图,木质书桌上精心摆放着衍生的文创手工艺品,尤其是那份“浓缩”草龙,可谓栩栩如生,引人入胜。
图为沐川草龙牌匾。供图 邓春
丽燕老师向团队分条析理的介绍草龙精致繁杂的制作工艺,每当讲到拨人心弦之处,便深情的望着眼前骨架成型的龙头。仿佛透过龙眼,穿越时光,看到了在草龙非遗传承路上浮浮沉沉的自己,兢兢业业的自己,新时代与所有“草龙爱好者”共传承共奋斗的自己。
图为队员与传承人陈丽燕谈论草龙事迹。供图 邓春
出神入化成瑰宝,匠心独运续华章
“金龙翻舞正飞腾,逐日追云气势升”。谈及沐川草龙,其最鲜明的特征莫过于那亮黄色的稻衣,而这璀璨夺目的色彩正是源自精心挑选、无斑点稻草的巧妙编扎。稻衣下是由竹篾架起的骨架,环环相倚,支撑起设计精巧的龙头、龙身、龙尾。概括来说:竹篾谓之内里,稻色谓之外形。访谈之际,丽燕老师正和焕彬老师编扎龙头。龙头骨架刚成,繁杂的结构一览无余。谈话间得知,草龙采用编、织、镶、绕、缠等十多种工艺技巧,经过选材、制材、做骨架、上稻草、连接、上龙筋、点睛等多道工序才能成型。若是遇到骨架架构有误,还得拆卸重建。光是一条正常大小的草龙,便要耗费匠人几个月的心血。直面如此精美的工艺品,龙眼、龙须、龙角、龙鳞、龙爪活灵活现,处处凝结着传统技艺人踔绝之能,感叹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图为丽燕老师正和焕彬老师编扎龙头。供图 邓春
新故相推传世技,踏浪逐风向阳生
自唐朝起源的“沐川草龙”,已经洋洋洒洒传承了一千多载时光。丽燕老师从小便听着“李世民与草龙”的故事,跟着其父焕彬老师学习草龙的制作。回溯过往,每当夜幕降临,亦或是工作之余,丽燕老师便回到那充盈着稻草香的工作室跟着父亲学习,无惧繁杂的工艺程序,无惧无聊的冗长时光,倾心于传统技艺的学习。每一根稻草在她的手中都被赋予了生命,它们相互交织、缠绕,渐渐形成了龙首的威严、龙身的蜿蜒、龙尾的灵动。此外,她还衍生扩展了草龙编织技艺,将其推广到文创产品的制作上,凝结出以草编灯具为代表的诸多精美工艺品。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只要心怀热爱、勇于创新、坚持不懈,就能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图为团队学习并体验草编产品的制作。供图 邓春
奋楫扬帆终见日,守正初心花自开
精于技,匠于心,品于行。回想丽燕老师已经接触草龙制作十几载了,撇开日常草龙的编织工作外,她和焕彬老师还活跃在乐山地区的大中小学,乃至幼儿园,透过编撰草龙教材、不定期授课等诸多方式,将这份技艺化作知识的甘霖,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田。尤其是,丽燕老师在其任教的职业中学,她创新传播方式,组织成立关于草龙的社团,契合学校部分同学不擅长理论知识学习的特性,侧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引导同学们走进草龙、制作草龙、舞动草龙。丽燕老师与焕彬老师的辛勤付出与无私奉献,正通过这一只只栩栩如生的草龙,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
图为小草龙文创产品。供图 邓春
“锣鼓喧天舞巨龙,欢声笑语庆年丰”。新时代新征程上,正是如同与陈丽燕同志一样的共产党员,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把忠诚书写在党和人民事业中,把青春播撒在文化传承的征程上,推动非遗传承事业在时代浪潮下迎风而立、滚滚向前!让大家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勇立潮头!
图为访谈活动结束后团队与传承人父女合照。供图 邓春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邓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邓春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